

把所有事當做自己的事,是在 Fine dining 廚房生存的態度。

當 Liberté 在 2020 年開幕,這家由日本米其林一星主廚武田健志領軍,裝潢宛如現代劇場般的餐廳,頓時為高雄的高端餐飲注入新能量。
離開日本落腳台灣,武田健志要在陌生的環境大展身手,勢必得有人扮演翻譯的角色——不只語言溝通,還要帶他領略在地文化,並將主廚的意志傳達出去。這個人,就是李祈睿(Michael Lee)。
Michael 在大學畢業後,選擇到日本辻調理師專門學校學習各種不同領域的料理,並輾轉至法國二星餐廳 Restaurant Alexandre、日本三星吉兆(日本懷石料理)二星餐廳 La Cime(現代法式料理)、一星Convivialite (經典法式料理)工作與實習。不只擁有漂亮的高端餐廳履歷,也擁有拉麵店、居酒屋等多元的經驗。海外歷練也增進他的外語能力。他與同樣待過南法的武田健治,兩人的溝通是以日文夾雜法文進行的。

Michael 曾進入日本二星餐廳 La Cime 廚房,向主廚高田裕介學習。圖片來源:李祈睿
但 Michael 也經歷過對 Fine dining 感到疲乏的階段。在這段時期,他曾擔任安永鮮物研發主廚、也在張記洋行餐酒館當研發顧問。當手邊的材料不再是精挑細選的上等貨,他必須用便宜的食材,做出自己也滿意的料理。跳脫高端餐飲的框架,他看見餐飲發揮之廣,「自己也比較不會鑽牛角尖了。」
現在,在 Liberté 的開放廚房與客席間,Michael 游刃有餘地完成每次出餐與賓客應對。為了貫徹料理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,他把家裡整理成自己的「食」驗室,好將一閃而逝的靈感化為現實。
他在食驗室裡嘗試自己的想法,偶爾邀請親朋好友來試試他天馬行空的料理。在這裡研發的菜色、大家最真實的反應,都成為他的味覺資料庫,更是未來計劃的參考依據。
網路社群時代的食客互動

Michael 參與了 Liberté 從籌備到開門營運的完整過程。攝影:林科呈
經歷法國與日本頂尖餐廳的洗禮,Michael 摸索出在 Fine dining 廚房生存的態度——把所有事當做自己的事。例如站肉台的時候,他有空就會幫忙冷台出前菜,主動參與其他出餐環節。了解廚房正在發生的所有事,看得更深入,做得更細心,甚至是有點吹毛求疵的地步,才能在高標準的 Fine dining 廚房游刃有餘。
因此,當武田健志決定到高雄後,他馬上邀請曾合作過的 Michael 擔任副手。就這樣,Michael 參與 Liberté 從無到有的每段過程。無論是溝通餐廳的裝潢細節、找食材供應商、員工訓練,他要在每個環節傳遞主廚的意志,好讓武田健志的概念化為現實。
然而,一家成功的餐廳不只要有優秀的廚師團隊,海外餐廳的經驗讓 Michael 體會專業外場的重要性。他認為好的服務人員對食材的了解不比廚師少,吃過的餐廳要比客人多。不只懂得如何聊天,對客人的大小資訊有絕佳記憶,知道如何鼓勵客人消費,也讓他們願意一再回訪。
在食驗室的小空間裡,Michael 得以實驗料理靈感,與親友也能近距離互動。
無論是在 Liberté 或自家食驗室,他在上菜之餘不忘與客人互動,注意他們的反應與好惡。個人 Instagram 帳號也經營得有聲有色,用風格、色調一致的照片,分享他對食材的理解、廚房工作的心得以及休假時吃了哪些食物。在網路社群時代,這不啻為與年輕美食愛好者交流的最好方式。
Luxury casual food:日常料理的華麗變身
「如果有自己的餐廳,你會提供什麼樣的料理?」我們請 Michael 依此設計 3 道菜,並邀請高雄餐廳 Marc L³ 主廚廖偉廷(Marc)、愛飯團創辦人許心怡(Cindy)、小樂沐侍酒師林東瑩(Mark)試菜,從各自的專業角度提出意見。
參與試菜的來賓有主廚、美食家與侍酒師,為 Michael 帶來不同面向的專業建議。
綜合高端與大眾餐飲的經驗,Michael 心生 Luxury casual food 的新概念——用高級食材製作家常料理。他以「和牛炒泡麵」為例,比起高級料理,炒泡麵更能讓食客卸下心防、毫無拘束地大啖餐點。而矜貴的和牛不只提升風味表現,食材自帶的光環也在食客心中留下尊榮感。
因此,這次 Michael 為試菜設計的 3 道菜,都是從你我熟悉的 Casual food 出發。
おもてなしのおつまみ
 (1).png)
日文菜名意指「款待的小菜」。最先上桌的開胃菜,往往會在食客心中留下深刻印象。Michael 根據台灣人的飲食習慣,設計了由 3 道小食組成的前菜。
「炸什錦蔬菜」將多樣蔬菜切絲,裹上粉漿後炸成酥香的天婦羅。高湯煮過的「燉青皮大根」有關東煮的既視感,但 Michael 配上的是奶香鮮濃的牛肝蕈菇醬,並鋪上亮閃閃的金箔片。「和牛韃靼」生牛肉與吐司的搭配看似簡單,他還是將牛肉一半切丁一半切絲,從細節創造口感變化。搭餐的凱歌香檳,則擔任迎賓與開胃的角色。
這組用了多重料理手法的開胃菜,是 Michael 與客人建立連結的起點。藉由味覺變化與驚喜感,讓客人打開味蕾、換上期待的心情,享受接下來的料理體驗。
比較許多廚師做過的和牛韃靼,Cindy 認為 Michael 選用的丹麥土司不易碎裂,也沒有太濃的奶油香蓋過牛肉。切得大塊的肉丁帶有嚼勁,加上點綴的魚子醬,「我覺得這道菜有做出它該乘載的鮮美、Sexy 的感覺。」
從和牛丁尺寸到麵包特性,Cindy 認為 Michael 的和牛韃靼有找到最鮮美的組合。
Mark 覺得大塊的天婦羅能炸到熟度、口感適中,可見火候精準。原本覺得還少了一點味道,一喝搭餐香檳,酸度正好帶出炸物的酥與脆。燉青皮大根是他的最愛,濃郁的蕈菇醬容易讓味覺疲乏,吸收高湯鮮味的大根正好與之平衡,是少見卻又完美融合的搭配。
藍龍蝦河豚派
.png)
藍龍蝦與河豚分別是 Michael 最喜歡的法國與日本海鮮。他把兩者做成法式派料理,又壓出日式鯛魚燒的形狀,處處透露著法日結合的趣味。藍龍蝦表面用奶油煎香,河豚則用昆布包覆熟成,派裡還有伊比利火腿與菠菜,增添熟肉的鹹香與蔬菜的清新感。加上以兩種魚卵調成的白奶油醬汁,與山葵油醋海藻沙拉,視覺豐富繽紛,味覺與口感也多了轉換空間。
考量到日式元素與白奶油醬汁,他選擇用酒體豐滿的清酒 IWA 5 搭餐。IWA 5 同時也是法國與日本文化的共同結晶——前法國香檳王(Dom Pérignon)首席釀酒師,到日本學習釀製清酒後推出的作品。
Marc 稱許這道菜的平衡感,尤其是鮮味的堆疊——藍龍蝦、河豚肉、魚籽、鮭魚卵,不同風格的鮮味與口感和諧交融,加上搭餐清酒後,味覺又更圓潤飽滿了。
每種食材除了鮮味,還各自帶有酸味、甜味等等,Marc 認為這道菜將不同風格的鮮味堆疊得很好。
Cindy 認為這是盤充滿想像力的料理——河豚與藍龍蝦宛如鯛魚不同部位的肉,醬汁裡的魚卵就像海中泡沫,四周還有海藻。昆布熟成的河豚肉也充分吸收進鮮味。唯一的意見是鯛魚燒若能去邊會更好,但這道菜已經非常完整,是能代表廚師的招牌料理。
鴨肝 紫蘇 果物
.png)
肥肝是 Michael 很喜歡的食材,但它的腥味與油膩感,是料理時最需要克服之處。他將煎過的鴨肝泡入河豚高湯,使高湯的鮮味進入鴨肝,鴨肝的油排出來,一來增添鮮味,二來降低油膩感。
接著將鴨肝表面煎得酥香,佐以清新的水梨與酸甜的醬汁。最後撒上的楓糖鹽和炸蕎麥的脆粒質地,讓軟嫩的鴨肝多了咀嚼的趣味。搭餐飲料是茶梅酒加入啤酒的特調,讓啤酒的苦味平衡鴨肝的油脂與甜味,並用茶梅酒的香氣完整這道菜。
在今天 3 道菜中,Mark 覺得這是層次變化最豐富的料理。水梨的清甜平衡了鴨肝的厚實滋味,許多食客害怕的腥味也用河豚高湯化掉了。料理中有黑糖、楓糖等甜味元素,搭餐的梅子啤酒正好用苦味襯托,為甘甜拉出餘韻。飲料的清爽口感也與料理搭配融洽,有做到畫龍點睛的效果。
啤酒調飲的苦味襯托了醬汁的甘甜,Mark 認為這杯搭餐酒有做到畫龍點睛的效果。
Marc 猜想 Michael 希望用口感的反差帶來衝擊,用水果來調味。黑糖帶有礦物質的風味,楓葉鹽有些煙燻、黑胡椒的氣息,加上紫蘇花的草本香氣,食材的複雜風味細密交織。「我會覺得這是一道很棒的開胃菜。」
適度展現玩心與熱情
Michael 的說菜四平八穩,但 Cindy 從料理感受到的,是一個仍有孩子心的廚師。「如果他可以讓更多人知道他的熱情,或是他怎麼想這道菜的,或許食客們會有更身歷其境的感受。」
Marc 能感受到 Michael 想做出 Luxury food 和 Casual food 之間的反差感。他建議 Michael 若一樣用法式與日式的烹調技巧,來料理台灣的常見食材,食客的共鳴感應該更高。
「像這樣輕鬆但帶有風味深度的食物,正好命中台灣人不想太嚴肅、有壓力地吃一頓飯的習慣,它的發展性是很好的。」Mark 如此肯定。
這次 Michael 演示的 Luxury casual food 會不會成真?未來他還會如何成長?不妨關注他的 Instagram 帳號,或許可從中看出端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