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台灣已成世界美食目的地,何不在台北開一家新加坡混血風格的餐廳?
earnestos 餐廳的主廚暨經營者卓均仰(Ernest)來自新加坡,在台灣已將近 9 年。這段時間他見證了《米其林指南》登陸台灣,也親身參與了台灣 Fine dining 風起雲湧蔚然成氣候的過程。在 nkụ 與 MUME 的歷練後,他成立了自己的餐廳 earnestos。
在 2024 年的「500 盤」美食評鑑中,earnestos 有 3 道菜色獲得肯定,包含「富山灣螢烏賊」、「草仔粿」、「Kueh Salat 斑蘭糯米糕」。其中草仔粿加入了南洋蝦醬(Belacan)及螺肉,Kueh Salat 則是遵循古法,使用新鮮斑蘭葉製作最經典的娘惹糕,在老饕間得到很高的評價。這一年來卓均仰親身擔任餐廳主廚及經營者,轉換角色之後,他有什麼心得?
富山灣螢烏賊是入選 2024 年 500 盤的菜色之一。圖片提供:earnestos
打造夢想中的餐廳
卓均仰年方 30 歲,但已有多國豐富的廚藝經歷。他去過丹麥,在 AMASS 餐廳(現已歇業)Matthew Orlando 名廚麾下工作。在北歐,他學到什麼是賓至如歸溫暖的款待氣氛。在新加坡 Nouri 一星餐廳工作時,他深受主廚 Ivan Brehm「十字路料理」(Crossroads cooking)哲學啟發,在料理中呈現不同文化帶來的美妙靈感。
與客人非常接近,宛若身置朋友家開放廚房的設計。
這個他一手打造的場所,推開大門即可感受到與其他餐廳截然不同的設計:舒服的米色木質色系空間裡,迎面而來是一個非常「裸」、非常開放的廚房設計,幾乎可說是料理的一舉一動都會呈現在客人的眼前,無所遮掩。這樣的廚房設計,廚師在準備料理上必須「整齊、清潔,儀態也必須有自覺」,卓均仰認為這些要求對於廚師來說都是好的標準,而他很幸運擁有一個全部從高雄餐旅大學畢業的廚師勁旅團隊,專業與優雅並存在此廚房。
為什麼想在台北開一間 Fine dining 餐廳?
台灣似乎是新加坡主廚的福地,台中 JL Studio 林恬耀主廚以新加坡菜在台灣摘下米其林三星,成為全球第一家三星的新加坡料理。「這件事在新加坡不大會發生」,卓均仰如此評論。
在新加坡的 Fine dining 餐廳地景,西方廚師佔了大多數,有一些日本廚師,本地廚師反而沒那麼多。「由新加坡廚師掌勺的,最有名的大概是 Labyrinth,詮釋新加坡街邊小吃。」但在本地製作新加坡主題的精緻料理,有其經營挑戰。當地消費者偏向務實,會覺得為何要花這麼多錢吃一個本來就知道的味道?這個價錢,肉能不能更大塊?
「但在台北,消費者心態蠻開放的,也很溫暖。」
Ernest 認為若想在新加坡做精緻的在地料理,容易受到當地消費者的質疑。
在台北做菜,卓均仰更能沒有包袱地施展味覺與技術的創作。根據他的觀察,台灣這幾年已經逐漸轉型成一個旅行的美食目的地(Culinary destination),消費者樂於來這裡享用獨到的美食,國外的主廚來到台灣,也很容易根據自己的背景和優質的在地食材激起創作火花。
earnestos 的亞洲、新加坡風情料理
卓均仰的廚房重視亞洲烹飪技巧,土鍋飯、娘惹菜,都是料理常用的滋味與手法。
新加坡的黑胡椒螃蟹,轉身成沾麵般濃郁料理
比如這款在秋天螃蟹季出現的「新加坡黑胡椒螃蟹、烤飯糰」,用土鍋炊製香噴噴的米飯,做成飯糰,搭配去殼挑出的黑胡椒螃蟹肉,飯吃完還可以加蕎麥麵條。濃郁的甲殼鮮甜和奔放香氣,有吃新加坡蝦麵之感。
烤飯糰配上新加坡黑胡椒螃蟹,飯吃完還可以加蕎麥麵條,享受濃郁的甲殼鮮甜和奔放香氣。圖片提供:earnestos
娘惹料理的回憶,在台灣精緻重現
娘惹風蟹肉丸(Bakwan Kepiting)是經典的娘惹菜色,Bakwan 來自福建話的「肉丸」,Kepiting 在馬來文是「螃蟹」之意,複合式的語言命名體現了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特色。卓均仰回憶中的蟹肉丸滋味,是娘惹鄰居用花蟹、豬肉和竹筍製成。在台北 earnestos,他改以黃金蟹、扇貝和花枝,手打出一顆顆飽滿紮實的蟹肉丸,搭配乳白色的酸辣鮮冬蔭功湯頭,上面的白色奶泡降低了酸感刺激,讓口感更加滑順、輕盈、優雅。
娘惹風蟹肉丸是用黃金蟹、扇貝和花枝打出飽滿紮實的蟹肉丸,搭配乳白色的酸辣鮮冬蔭功湯頭。圖片提供:earnestos
名列 500 盤的斑蘭糯米糕
雙色糯米糕(Kueh Salat)是著名的娘惹料理,上層是斑蘭葉染色的咖椰糕,下面是煮熟的糯米飯,名列馬來西亞百大食品遺產之一。earnestos 在甜點端出這道料理,使用台灣在地的新鮮斑蘭葉,帶著優美的芋頭香氣,細緻的糕體搭配軟糯適口的米糕,已成為餐廳的招牌菜色之一。
在台灣做東南亞風情的料理,並不困難,「像是南薑、咖哩葉、檸檬葉,台灣都有新鮮品項,唯一沒有的是新鮮椰奶,這個不能強求。」卓均仰分享。他提到,當他構想餐廳時,他想要「亞洲多一點」,沒那麼西餐,帶入華人的喜好,「喜歡熱的,喜歡湯,能夠吃飽的澎湃感也很重要。」他戲稱,台灣人打招呼都用「吃飽了沒?」那讓客人感到有飽自然是重要的事。
earnestos 的斑蘭糯米糕使用台灣在地的新鮮斑蘭葉製作,是餐廳的招牌菜色之一。圖片提供:earnestos
更多關於經營餐廳的思考:我們還需要那麼 Fine dining 嗎?
當主廚角色又加上了經營者的身份,卓均仰不得不思考一些根本性的問題,做出選擇。比如「我們還那麼需要 Fine dining 嗎?」
「我越來越覺得 Fine dining 不是一個那麼長久的模式。」
經過一場疫情,萬事萬物的成本越來越貴,餐廳付出的成本不外乎人事、食材和時間,要操作的變因越多,風險就越大。舉例來說,餐廳定價若越高,那客群就越小,吃來吃去都那幾組人,那怎麼換菜單維持新鮮感也是一個考驗。
除了餐點價格,卓均仰認為用餐時間過長也需要調整——飯吃到 3 小時以上蠻累的,因此現在 earnestos 用餐時間抓在 2-2.5 小時,若趕時間、有事先溝通的話,1.5 小時出完也可以。這樣的時間長度與菜單設計,對餐廳運營來說,也是餐廳團隊比較能夠兼顧生活與工作平衡的。
「我希望建立一個可行的餐廳模式,但不是隨便的。」對卓均仰來說,廚師懂得創新(Innovation)很重要——「Innovation 不一定是最新的味道,有可能是比以前更好的模式。」這是這位新加坡主廚在台北創業一年的心得。
編輯特寫:運動的習慣以及新加坡小吃推薦
金牛座的卓均仰大學讀的是營養科學,是個非常注重健康的人,一直都有運動的習慣。過去他還在 nkụ 擔任主廚時,我就見識過他在空班時帶團隊去公園拉單槓。現在他跟著國家級教練學羽球,也會陪想升甲組的國中生練羽球,「高中生就太高太壯了,打不贏。」
去新加坡吃什麼?這個問題會根據有沒有去過新加坡而有不同的回答,比如觀光客必吃的雞飯,對他來說有點無聊。但是新加坡版本的印度菜、馬來餐,就很可以試試,他在帶團隊廚師到新加坡客座時,就會帶他們去認識在地的味道「校準」味蕾。
「很多小吃都是吃回憶的。」退休、換人做就沒有印象中那麼好吃。但他個人很喜歡福建麵,很推薦的一家在牛車水,深醬色的炒粿條裡面放了血蛤,很鮮,「但老闆只賣 2、3 個小時,早上賣,中午前賣完就收攤了。比較重視生活品質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