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象牙海岸、法國、台北、香港⋯⋯繞了大半個地球後,他決定落腳高雄,在這個和故鄉一樣靠海的城市,將自己的烹飪哲學化為一道道當代法國料理。
2018 年,第一屆台北米其林指南揭曉。一星榜單中,一家在永康街的低調餐館 La cocotte by Fabien Vergé 名列其中。當時台灣米其林熱潮正盛,La cocotte 卻在數個月後宣布歇業,這家餐廳成為許多饕客蒐集星級餐廳的過程中,獨缺的一塊拼圖。
2023 年,La cocotte 主廚 Fabien Vergé 回來台灣了。這次他落腳南方,接任高雄萬豪酒店美享地法式餐廳主廚。
這 5 年來,他去哪裡了?
.png)
2023 年,Fabien Vergé 成為美享地法式餐廳主廚。
他下了米其林的順風車,回故鄉象牙海岸展開新生活
法籍的 Fabien 在法國與台灣妻子相識,兩人搬回台灣後,他成為 La cocotte 的經營者與主廚,發揮在法國三星餐廳的歷練,他用台灣食材創作出當代法式料理。
在台北開了 10 年餐廳,獲得米其林一星,他形容自己像是進入停滯狀態,「也不能說是累了,但我想要改變。」他希望做得更多,給自己新的挑戰。就在這時,朋友在 Fabien 的故鄉象牙海岸有個餐飲事業,邀請他加入。
「我能換個生活,並且帶兒子回到我出生、長大的國家,這一切太完美了。」
兩年後,當他與家人思考回到亞洲時,香港 ÉPURE 的機會剛好找上門,他得以重返 Fine dining 產業。但疫情帶來的不明前景,讓他與妻小分隔港台兩地。接著,一通朋友祝賀新年快樂的電話,告訴他高雄萬豪酒店正在找法餐主廚的消息。
他找了機會前往高雄,在美享地試菜,也見了當地朋友。當他在餐廳裡走一圈時,他感覺到的是舒適宜人的氣氛,「就是這裡了,我想在這裡做些什麼。」他很快做出決定。
.png)
美享地以大片落地窗引進自然光,加上桌距寬敞,讓每組客人能自在用餐和交談。
「我總是將家人與朋友放在最優先的位置,工作是之後再考慮的事。」若將人生路徑具象成線條,尚未 40 歲的 Fabien 將自己的人生畫得曲折又瀟灑。變動與遷徙對他而言從來不是問題,而旅途中的所見所聞、與家人相伴的溫暖記憶,都成為他料理的一部分。
用 3 個核心價值創作的當代法式料理
無論目的地在哪裡,Fabien 帶著同一套料理哲學行遍天下。他的烹飪圍繞著 3 個核心價值:食材本質(Essence)、旅途遊歷(Voyager)與分享(Sharing)。
要表現食材的本質,就必須了解食材。要了解食材,Fabien 認為必須透過生產者。他問宜蘭種稻的農夫如何煮飯,問澎湖的魚販他會怎麼烹調魚貨。他喜歡與人互動,到產地親眼看生產者如何種植食材。
了解食材是第一步,第二步是表現手法。「每道菜我只用 3 種主要食材,再多的話,你會迷失方向。」他以當天一道海鮮前菜「喜知次|花椰菜|螢烏賊」為例,3 種食材的質地組成多重口感──喜知次皮脆、花椰菜泥滑順、螢烏賊有些 Q 彈。在鹹與鮮之外,還有檸檬奶油醬汁以清新的酸為海鮮增色。
.png)
喜知次|花椰菜|螢烏賊
習慣在不同國家停留的他,透過異國料理欣賞各地的飲食文化,並從中獲得烹飪靈感。泰國與越南在料理中加入豐富新鮮香草,他形容那香氣「像是在口中綻放的煙火」。身為鼎泰豐鐵粉,他認為將內餡與肉汁一起包入麵皮蒸熟的小籠包,可說是真空低溫烹調法(Sous-vide)的前身。而日本壽司僅以魚料和米飯組成的純粹本質,呼應了他追求簡約但不失深度的料理哲學。
最後一個「分享」,在一人一盤的位上套餐看似難以實現,但 Fabien 想做到的,是創造相聚的時刻。這來自他童年的餐桌時光,當大家坐在一起,吃下第一口開胃小點,啜一口酒之後,餐桌上的話題開始了,每個人輪流分享生活中的趣事,大家也在分享共同的時刻。
為選用當日最優質的食材,每天菜單都有變化
可以說,與家人、朋友的緊密連結和互動,讓 Fabien 走到今天的位置。當我們希望他做兩道足以代表他的料理時,他選的是將盈滿回憶的家常菜色,詮釋成更精緻的當代法式料理。
「這道櫛瓜濃湯是我祖母的料理,Angèle Vergé,如果能寫出她的名字我會很高興。」Fabien 笑著說。
.png)
絲滑櫛瓜濃湯是祖母的招牌菜色,他調整食材與技法,將它做成更精緻的版本。
夏天時,祖母會從院子摘下櫛瓜,先在鍋中煎香,再加入其他配料與高湯同煮,最後打成勻滑的濃湯。他的版本再加入牛肝菌與蘑菇,並以奶油與鮮奶油增加乳脂的香氣和滑順感。他常拿麵包沾著湯吃,冰涼的冷湯版本也適合炎熱的夏季。
「我覺得最好吃的食物,都是在最適合的情境下吃到的。」在暑日裡,親愛的祖母用當季櫛瓜為他做了消暑冷湯,香醇的滋味與美好的記憶合為一體,再也分不開。
另一道紅酒燉牛頰配上馬鈴薯泥,是他的療癒食物。「它是少數我可以一年四季都吃的料理,鍋裡還在燉時就撈一塊牛肉吃,就算吃冷掉的也可以。」他說:「它讓我快樂。」
絲滑櫛瓜濃湯與燉 A5 和牛頰都有望加入套餐中,不過美享地現在調整菜色的頻率頗高,他說。
.png)
在美享地,Fabien 以 A5 和牛製作紅酒燉牛頰這道療癒食物。
調整菜色的頻率是以「日」為單位,座前押上日期的菜單,都是當天印製的。在魚、肉等動物性食材之外,配菜會依食材品質替換。如果四季豆狀況不好,出現在盤中的可能會變成山蘇。「我們喜歡直接和供應商交流:『你們今天有什麼?它的品質是最好的嗎?好,那給我這個。』」
除此之外,美享地每週會調整一到兩次烹調方式。可能是更換魚種,改變調味,搭配不同醬汁。甚至原本燉煮的食材,可能改成炙烤的料理方式。
「做出改變很費工夫,所以有時候讓團隊腦力激盪很重要,這也是為什麼我相信溝通與分享創造的成效。」
從追逐、索取,到分享、合作
做為一個喜歡與人交流的廚師,Fabien 到了毗鄰產地的高雄之後,有更多機會直接到農園拜訪生產者。美享地的芒果採自樹齡 30 多歲的芒果樹,由果農的祖母種下的。老欉芒果有時間累積的風味,還有家族傳承的歷史。他喜歡芒果的品質,也將芒果的故事分享給在美享地用餐的客人們。
.png)
Fabien 重視人與人的連結,無論是對生產者、餐廳團隊到客人,他相信分享能讓彼此更好。
他也喜歡高雄少雨的天氣,許多展覽、演唱會、文化活動開始南移,他覺得高雄正在改變,變得更好。他曾經帶著孩子從高雄搭一個小時的車,再乘半小時船到小琉球。他喜歡環繞小島的清澈海水,簡單的生活,就像他出生、度過童年的象牙海岸。孩子們也很喜歡那裡,「我以後可能每個月要帶他們去兩次小琉球,」他開玩笑說道:「這對我來說是受罪,不過是好的那種。」
當我們進廚房拍攝時,Fabien 跟廚師對話的氣氛很輕鬆,還夾雜幾個玩笑,與許多主廚不怒而威的形象很不一樣。他說,過去兩年的疫情,讓大家經歷了挫折、壓力和焦慮狀態。現在他追求的是內在的平靜,以及餐廳團隊的共同成長。
「我不是魔術師,我只有一個人、10 根手指。如果我沒有團隊協力,沒有前台、後場、供應商,我什麼事都做不了。」他說:「所以,我會試著讓工作每天都能更輕鬆一點,尤其是那些已經非常努力的人。」
在他看來,精進烹調技術在現代已不是難事,廚師可以上網找資料、到廚藝學校進修、跟隨知名大廚工作。現在驅使他在廚房工作的動力,已不再是追求,而是分享。「你可以分享你的靈感來源、分享食材的特色、分享生產者的故事,或是分享這個令人放鬆的時刻。」
「我不需要再證明什麼了,我只想和大家分享而已。」
在海邊長大的他,搭船出海、釣魚、衝浪、泡在海水中載浮載沉,是他的週末日常。生命的洋流將他帶向世界不同地方,最後又帶他回到台灣,在一個靠海的城市下錨。
「你要順著人生的潮流。」(You go with the flow.)他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