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 × 食物 × 料理人:食物與它們的產地
作者 Atomy

從生產者與咖啡師兩種角度,帶你探索人、食物與土地的三角關係。

你最難忘的飲食片段是什麼?是在高級餐廳享受儀式感十足的料理與服務,還是與家人圍坐餐桌前分享日常瑣事,或是一個人以咖啡和甜點度過假日午後?
食物有各式各樣的面貌,並帶領我們經歷截然不同的體驗。從土地到餐盤,每個環節都有引人入勝的細節。在「愛 × 食物 × 料理人」這個影展主題中,你能看到讓作物自然生長要付出的代價、瘋狂的天才料理人,以及爐火慢燉出的愛與關懷。請準備好享用料理的心情,細細品味在煎煮炒炸背後的故事。

優質食材是美味料理的基礎。不見得要珍稀罕見,只要經過生產者用心栽培、飲食工作者用心處理,食物就能發揮它的價值。以下紀錄片分別從生產者與咖啡師兩種角度,帶你探索人、食物與土地的三角關係。

我家有個開心農場

杏花巷農場是約翰與莫莉實現夢想的開端。

這個故事從一對夫婦約翰與莫莉領養了一隻狗開始。他們將黑狗塔德視為家人,但牠的吠叫問題,讓房東不再願意租房子給他們。帶著一隻精力充沛又嗓音宏亮的狗,他們該何去何從?既然妻子一直想要擁有一座農場,不如就趁這個機會實現夢想吧!

莫莉夢想的農場,有果園、菜園和牲口,她想種一切能用來料理的食材,一切都與大自然和諧共存,就像很久以前的傳統農場那樣。他們砍掉原本單一的作物,重新種下多樣的原生種作物,光果樹就有 75 種,牛、豬、羊、雞與鴨漫步於各個角落。他們希望藉由多樣性,讓農場擁有自我調節的能力,進入永續的循環。

但他們也發現,每改善土地一點,似乎都為新的害蟲或動物打造出完美的棲息地。郊狼咬死許多雞鴨,七成的水果被鳥啄食,蝸牛咬傷果樹樹葉。滿懷理想的他們,一開始對大自然的回應有點無所適從。

個性各異的動物們為紀錄片增添不少療癒感。

多樣性在這時候發揮功能。他們把鴨子放進果園吃掉蝸牛,排泄物又能成為果樹肥料。養了一隻狗看守雞舍,郊狼轉而專心獵捕田鼠。原本視為問題的害蟲或獵食者,在生態系統中都有牠的功用,只要數量控制得宜,共存並不是件壞事。

「與土地共存不能勉強,那是一支細膩、需要耐性的舞,而且不保證成功。」

當我們習慣上市場買菜,很容易忘記食材是怎麼生產出來的。當我們把大規模種植單一作物視為唯一方法,就離食物的自然原貌愈來愈遠。自然如此複雜,約翰與莫莉只能盡力跟上,發揮創意解決每個問題。除了看到他們的喜悅、掙扎與領悟,《我家有個開心農場》裡的農莊生活,也許能讓你想想食物原本該是什麼模樣。

咖啡大師

在 2015 年世界咖啡師大賽奪冠的莎夏,以二氧化碳浸漬水洗法的咖啡豆驚豔四座。

從手球國手到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,拜訪產地時順便買了座農場。澳洲咖啡師莎夏(Sasa Sestic)的故事聽來很狂,但要站上一個領域裡最頂尖的位置,執著與一點瘋狂是難免的,這也是《咖啡大師》時而讓人吃驚,時而讓人失笑的原因。

出生於波西尼亞的莎夏,靠著手球天份帶全家移民澳洲,還曾代表澳洲出賽雪梨奧運。卸下球員身份後,他決定經營一家在地咖啡館,賣簡單的咖啡和麵包。這是他接觸咖啡的起點,而澳洲蓬勃的咖啡文化,引領他走上探尋精品咖啡的旅程。

原本的社區咖啡店,變成有 3 台烘豆機的烘焙工坊。運動員的競爭心從未離開他,莎夏開始參加咖啡比賽,一心追求做出最好的咖啡。他繼續往上游追溯,飛到咖啡豆的產地宏都拉斯拜訪農場。當咖啡園主人帶他爬上山頭,俯瞰整片田園時,他決定成為這個咖啡生產社區的一份子——買下農場。

莎夏與工作夥伴走訪世界各大咖啡豆產地,自己甚至在宏都拉斯買下農場。

熱衷於與農場主人交流的他,得以從源頭控制原料品質。他從土壤開始改良咖啡,參與採摘、發酵過程。後來他參加世界咖啡師大賽時,咖啡豆使用的二氧化碳浸漬水洗法,就是從農場獲得的想法。

《咖啡大師》有許多詼諧的片段,當莎夏亂入當地人的舞群中起舞,或是工作團隊想方設法將濃縮液、牛奶等「偷渡」進美國;也有令人屏氣凝神的時刻,當莎夏鎮定地向評審演示咖啡製作,同時得壓下身體的虛弱不適。他對完美的渴求,貫穿整部紀錄片。如同他在片中說的:

「我想我永遠喝不到一杯完美咖啡。完美咖啡能短暫存在,『我想這是我嚐過最好的濃縮咖啡』。幾天後,幾週後,你覺得還不夠。你只會一再追求那種完美。」

文章段落

撰稿 Atomy
責任編輯 Mokki
首圖 Giloo紀實影音
圖片提供 Giloo紀實影音
推薦文章
SEE ALSO
EXPLORE ALLarrow-right-whi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