義煮志工群像紀錄:鍋鏟超人集結 Pasta & Co 為花蓮光復中秋送暖
作者 陳宣澍
2025-10-09

四十名餐飲職人、家常志工同心同行,用美食織起善的連結

2025 年 9 月 23 日,花蓮光復鄉爆發洪災,泥濘吞沒路面與房屋一樓,第一時間有超過六百人無家可歸;而台灣各地湧現「鏟子超人」愛心接力,助當地居民恢復家園,餐飲業亦大力響應,動員組成「義煮團」免費供餐送暖。

台北義大利餐廳 Pasta & Co 主理人曁主廚呂學明(Timothy),在洪災第二天就前往現場當鏟子超人,而他想著本該闔家團圓的中秋將至,就旋即傳訊給餐飲人李姝慧(Sandra),共同發起本次的「花蓮光復災後救援曁中秋節關懷行動」,希望透過具節慶感、有別於裹腹便當的豐盛料理,為當地居民與志工帶來療癒。

行動分為兩日,計畫 10 月 4 日要包車至光復,分送美食也協助清淤。於是要在兩天前(10 月 2 日)召集有基礎料理技能的「鍋鏟超人」在 Pasta & Co 備餐義煮,沒想到應徵 10 人,當天晚上,卻有四倍的人準時到場。

10 月 2 日 深夜,四十名志工齊聚 Pasta&Co 為花蓮光復義煮送暖 。

餐廳化身義煮團帳篷,各路勇者搭把手

晚上十點,還沒打烊的 Pasta & Co,特意空出的後半區客席,早已被志願者填滿,共同發起人李姝慧站上椅子,指揮現場眾人分組:有完備廚房經驗的「專業組」拿刀進內場,切肉煮麵熬醬烹菜;其餘近七成的「家常組」把原本的桌椅併攏,分成數個工作區,備器材切洋蔥挑香草醃雞肉⋯⋯

現場就像冒險漫畫中的義勇軍帳篷,來自四面八方的各路勇者,快速集中分配任務,又迅速分散展開行動,絕大部分的人此前都素未謀面,不認識主廚、不認識 Sandra ,甚至好多人根本沒來過 Pasta & Co,在這個平凡不過的星期四晚上,他們白天都還是跟餐飲業毫不相關的上班族,單純在網路上看到訊息,就挺身而出。

22:20 現場開工,00:11 外圍的家常組就提前完工了——而原本表定的收工時間是凌晨四點。現場就像有魔法一樣,原本還生疏拘謹的眾人,桌子一併、手套一戴,排排站成一套流水線,就自動自發的互助協力,連話匣子也一起打開了,歡笑熱鬧,把原本時髦現代的餐廳,化成家庭代工的客廳,完成的是一千人份的節慶餐點。

「家常組」將原有的客席桌椅合併成數個工作檯,切洋蔥、醃雞肉、挑香草;「專業組」則進入廚房內場,分切肉品、熬醬煮麵。

過程中有個插曲,是當三張桌子併起的生產線齊刷刷的切洋蔥時,整間餐廳頓時瀰漫辛辣刺激的氣息, Sandra 趕快援引村上春樹的名言:「在眼淚掉下來前,把洋蔥切完!」

以專業的廚房規劃角度而言,現場或許有點混亂,絕對可以有更好的分工;但以一個義煮帳篷來說,在如此野生的現場,能展現出這樣的團結凝聚與高行動力,是真的有魔法,也真的「有洋蔥」。

而 MINGCHU 在現場,決定紀錄下今晚的行動者群像:

登高一呼,運籌帷幄的李姝慧

能有如此奇蹟,少不了 Sandra 揮舞魔杖,在這場行動中,她一直維持著登高一呼的姿態。

時不時站上椅子,把雙手當成大聲公,沒有嚴肅命令,而是不斷提醒:「輕鬆就好,就當來玩,春美老板娘幫大家準備的豆花記得要吃。」談笑間把外圍的家常組調度自如。

共同召集人 Sandra 在現場,總以登高一呼的姿態引領眾人。

而關懷行動最怕是局外人不接地氣的一頭熱、自我感動的好心辦壞事, Sandra 很清楚這一點,也幸運找到在地方任職的友人接頭、掌握情勢,讓行動更貼合當地需求,並配合現場狀況。

Sandra 的運籌帷幄,是為了讓 Timothy 更有方向的往前衝鋒。

兩位召集人此前並沒有共事過,截然不同的背景很互補,但更重要的是有共同的使命,又回到冒險漫畫的場景:「北極星在哪裡,我們就去哪裡,一人一棒,完成這場愛的接力。」

行動召集人 Sandra 與 Timothy 背景互補,在共同使命羈絆下展現絕佳默契。

衝鋒引路,帶領大家同心同行的 Timothy

這一切,源於 Timothy 的熱血之心,以及背後的信念:「How it happened?就雙手去做啊。」

他是絕對的行動派,在美國長大,回台灣開了餐廳,看到洪災,想的是中秋節快到了,不能眼見有人受苦,自己卻在家裡喝酒吃飯,於是開了一份帶有節慶氛圍,溫暖飽足卻不虛華的菜單,要去光復與居民和志工共享,不求豐盛圓滿,但求撫慰療傷。

Pasta & Co 主理人曁主廚呂學明(Timothy),於洪災發生後第一時間前往災區,並發起義煮行動,希望在中秋時節,透過有節慶感的美食療癒撫慰居民與志工。

「這是廚師最擅長做的事。」—— Timothy 規劃了三道菜,玉米濃湯、起司炸雞義大利麵,是台灣人日常小聚常見的美式派對食物,還有一份「澳洲 M7 和牛佐恰巴塔麵包」呼應中秋節的烤肉傳統。

真誠會打動人,食材商「大山洋行」 贊助了足足 120 公斤的和牛,「而且他都不是我的廠商,我根本沒跟他叫過食材。」今晚許多根本沒來過 Pasta & Co 的志工亦是如此,完全符合 Timothy 為這場行動設定的核心理念:「同心同行,共同成就」。

延續外婆善行的義煮老手江俊霖

在現場,還有一位引領眾人行動、穿梭內場與外圍的廚師,是 rén bistronomy 主廚江俊霖,他第一時間協助預先規劃現場動線,思考程度各異的志工如何分工,尤其在他的備料示範之下,讓家常組很快就知道該怎麼做,大大加快行動效率。

白天還在廚房上班,江俊霖一路陪內場專業組待到了凌晨三點半,熟稔自如的他,原來從二十歲就開始參與義煮團,從育幼院煮到老人院,這次自然也義不容辭的煮到花蓮。

而啟發他義煮的人,是篤信佛教、會在寺廟施齋飯的外婆,外婆在八年前圓滿,江俊霖便把對至親的思念,烹調成一頓頓的熱菜暖湯,傳承其佈施之心 —— 儘管江俊霖謙稱自己小小的行動,不敢想能迴向給外婆,但他舉手投足之間,卻有大願力。

rén bistronomy 主廚江俊霖,承繼外婆的行善之心,於第一時間協助規劃現場動線與分工。

帶刀相助的專業職人組,以及誤入廚房的鋼琴老師

義煮現場,約有十名專業廚師,他們無需調度,甚至自己備好了圍裙、刀具,聽完簡單的指令,便逕自走進廚房撿起事情來做,沒有料理實境秀中爭鋒較勁,就是沉穩靜默的把事情做好。

當中,有外籍臉孔,有熟練的日式料理匠人,有從新竹遠道而來的歐陸菜廚師,也有準備開店的自由料理人,還有一位身形壯碩,看起來就是擅長野味風土或直火料理架勢的男人,一進場就被派去顧火爐,直至凌晨收尾,內場有時間閒聊時,問他餐廳開在哪裡,發現他只有在教人鋼琴。

而內場之中,負責襄助大家的是 Timothy 口中什麼都會的范筱妍(Claire):「她唯一不能的就只有當我的翻譯而已」儼然已是 Pasta & Co 的萬事屋,身形嬌小的她,成為內場穩定發揮的堅實後盾。

從新竹遠道而來的「核桃蝸牛」主廚 Mason、被誤認為專業廚師的鋼琴教師 Herb、協助現場資源調度的 Pasta & Co 廚師 Claire。

外圍小幫手,鎂光燈外仍自帶光芒的啦啦隊

相較於廚房的冷靜條理,場外有種大家一起露營備餐的輕鬆歡快,但也需要隨機而自發的找事情做。其中有三位年輕女生親切但不張揚,動作敏捷俐落,在角落拆完器具、協助挑菜,還掃起了地,主動完成廚房隱藏卻最重要的整潔任務。

原本以為看起來熟門熟路、有需求也能大方跟 Timothy 提出的她們,一樣是 Pasta & Co 的員工,直到近身訪談,開口詢問稱呼與職業背景時,才在一陣語塞後得知,三人是現役啦啦隊成員,很紅的那種。

低調到不知道能不能把她們有來這件事寫出來,「因為我們是自己來的,也沒有跟公司說⋯⋯應該就不寫本名,至於照片,反正我們都有戴口罩。」

現役啦啦隊員們低調現身現場,口照覆面、不示其名;三人行動俐落自如,與眾人合作無間,讓人誤以為是 Pasta&Co 的外場員工。

「大家都在花蓮當鏟子超人,但這週我們都有工作不能離開台北,下禮拜才會去,不過想在這之前幫受災戶進一點心力。」於是三人上網查了許多資料,才因緣際會得知這場義煮活動,於是第一次踏進 Pasta & Co,不是吃飯,而是當小幫手。

問起她們的熟練自如,對方不假思索的回答:「因為我們小時候就都有在餐廳打工過了,所以滿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。」她們坦言,在進啦啦隊以後,就沒有機會再接觸這類型的工作,也很久沒有跟這麼不熟悉的人一起共事:「都不認識的情況下,每個人都很熱情、一起分工合作,哪裡有缺我們就去幫忙,覺得很棒、很有成就感。」

「而且我也沒想到自己麵包切那麼快。」鎂光燈之外,接地氣的生命經驗,與毫不驕氣的助人精神,反而更散發著光芒。

現役啦啦隊、藝人小優不約而同到場參與至家常組收工結束;鎂光燈之外,助人之心仍散發著星光熠熠。

從創傷到復元:用美食織起善的連結

或許是因為 Timothy 的海歸背景,也或許是 Sandra 的人脈與熱情,加上社群對光復救災的熱切響應,這場發生在 Pasta & Co 的義煮活動,來了比預期多四倍的人,職業背景各異,也囊括不同年齡、性別、國籍,同心同行,以超前進度完成了一千份的餐點。

光復義煮行動者人物群像:現場不分性別、年齡、國籍與職業背景,眾人同心同行,以超前進度完成千份餐點。

探究創傷的本質,是斬斷人與世界的連結,而這場行動,就是匯聚眾人之力,織起一張網,延伸至花蓮,重新縫補起光復受災戶與社會的良善連結,如同 Sandra 說的:

「你餓肚子, 我有一塊麵包,我吃飽了,我的麵包就給你;下次你有麵包,我餓肚子,你就會把麵包給我,這樣才有一個善的循環——不是我去幫你或是什麼,而是本來就該這樣子,因為我有你沒有,所以我一定要跟你分享,因為下次輪到我的時候,我相信你也會對我很好。」

對光復的災後關懷行動,未完待續,Timothy 與 Sandra 做好了冬天還要再去的準備,不讓溫暖隨著時間而消散,相信屆時一定還是會有各路勇士一呼百應。

文章段落

撰稿 陳宣澍
責任編輯 Atomy
攝影 陳宣澍
推薦文章
SEE ALSO
EXPLORE ALLarrow-right-whi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