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資訊爆量的時代,一座飲食圖書館之必要
作者 Atomy

「閱讀紙本『翻閱』的過程跟動作,可以讓人慢下來。當你慢下來了,你才有空思考。」

在熙來攘往的迪化街上,五方食藏棲身於一座古意的木構街屋中,供應精緻的全日早午餐。然而,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二樓還有個飲食圖書館,擁有 1,300 本以上的西餐、糕點、麵包、日料等專業餐飲書籍,每個月還會加入 10 本新書。

這個位於閣樓、量體小巧的圖書館,是五方食藏與 boven 雜誌圖書館共同打造的閱讀空間。只要在 1 樓消費滿 250 元,或是在 2 樓點 1 杯飲品,就能自由閱覽各種餐飲藏書。

明明可以再多擺幾張桌椅,多接幾單生意,五方食藏卻把空間讓出來,留給越來越少人投入的閱讀。對五方食藏創辦人林淑真(Susan)與 boven 雜誌圖書館創辦人周筵川(Spencer) 來說,這是他們為餐飲工作者打造的環境,一個可以吸收新知、沉澱思考、轉化成創作動力的空間。

五方食藏的餐飲圖書館,是由 Susan 的藏書與 Spencer 的每月選書組成的。

系統性歸納的專業知識,才能提高學習效率

圖書館裡的書籍大多為 Susan 所有。她的第一家甜點店珠寶盒在 2006 年開幕,當時,法式甜點在台灣仍是陌生的舶來品,不容易取得純正的知識和技術,必須依賴國外的原文書籍。

從網路與書籍找到的資訊,Susan 發現兩者品質可以出現很大落差。「譬如找一個食譜的話,你如果從網頁搜尋能找到很多,可是這個食譜可能是素人的,可能是 Home baker 提供的,也可能會有專業的主廚。」

Susan 提到,就算在網路上找到主廚的食譜,每一位主廚設計的食材和味道組合是有脈絡的。如果不了解這層脈絡,還是得花時間去嘗試他的作法,才會知道這份食譜符不符合自己的需求,有時製作成本與時間就在過程中浪費了。

Susan 認為透過書籍的編輯,讀者能清楚了解主廚的風格與食譜的脈絡,學習上更事半功倍。

而書籍的優點在於品質,與統整後的資訊。有編輯把知識爬梳成系統性的內容,把烹調流程拆解成清楚的步驟。攝影師拍的照片不只精美,也適時凸顯食物與技法的細節。為讀者省下篩選資訊、試錯的時間與心力。

Spencer 拿出 8 月的日本雜誌《dancyu》為例。在這期咖哩飯特輯中,除了介紹名店的咖哩作法,重要的配角米飯也沒忽略。它甚至記錄每家店的米種與煮飯方法,飯在盤中的位置與份量也一一拍出來並列。

「身為餐飲人,我覺得這是有必要的。」Susan 補充。珠寶盒曾推出水果三明治,原本以為是很簡單的品項,實際製作時才發現它的不簡單──水果的擺放位置、如何切出漂亮又完整的切面,一切都是學問。後來,他們照著書上的分解圖一個步驟一個步驟來,才終於做出斷面繽紛可愛的水果三明治。

《dancyu》將每家咖哩店的米飯盛盤位置和份量,用規格一致的照片清楚呈現。

「歐美雜誌會給你 20 個 Idea,但細節沒那麼多。日本雜誌很實際、很龜毛,他們會把 SOP 都搞得很清楚。所以有時候看雜誌也很像在上課一樣。」Spencer 補充。

每月 10 本選書,打開閱讀的視角與眼界

除了固定的藏書,boven 每月會為圖書館挑選 10 本新書與雜誌。在飲食的大主題之下,每期選書有著不同方向與趣味。如《Veggy》是日本第一本素食情報誌,可以了解日本素食料理的製作方向。《Around the Board》示範起司盤因著不同食材、不同季節,能變化出哪些陳列樣式。《社群媒體時代的商店形象設計》介紹多家餐廳、咖啡店的空間裝潢、器皿用具和商品,適合打算開店的創業者參考,也能成為到日本旅遊的造訪景點。

「我在選書的時候,也會去想像如果給予這樣的資訊,會產生什麼可能?」Spencer 説。

在飲食的大主題之下,每月 10 本選書有著不同方向與趣味。

Susan 說因為 boven 的選書,讓她能接觸到許多新事物。「如果我自己訂雜誌,我可能就是很直觀地訂習慣看的那幾本。可是 boven 給我們的每個月 10 本書擴充了我的想像,有一些是我可能從來沒有想過要去看的書籍,內容也都蠻特別的。」

放慢吸收知識的速度,才有餘裕思考

就像 boven 的選書能拓展 Susan 的閱讀面向。兩人認為比起搜尋引擎的演算法,雜誌、書籍的編輯更容易帶領讀者認識自己可能沒機會接觸的事物。「因為大數據畢竟是大眾喜歡的東西,可是你要找的是大眾喜歡的嗎?還是更獨特的?那就不是大數據會算出來的一家店。」

雖然在網路上找資料又快又方便,但透過螢幕閱讀的專注力與持久度,都沒有面對紙本來得高。「用電腦、手機或者是平板時,是很容易被干擾的,你會一直想要滑下去,然後停不下來。但我覺得閱讀紙本『翻閱』的過程跟動作,可以讓人慢下來。」Spencer 説:「當你慢下來了,你才有空思考。」

為了營造能慢下來閱讀的氣氛,Susan 用設計傢俱與老物件佈置閣樓。讀者可以坐在木工創作者森平房打造的長桌前,也可以窩進單人座沙發中,或是在建築家伊東豊雄設計的「漣漪長凳」上歇歇腿。有高有低的座位,打破大家對圖書館印象中的拘束感,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舒適的角落,心無旁騖地投入書頁之中。

伊東豊雄設計的「漣漪長凳」以 5 種不同木料材質拼成,展現木材紋理與工藝之美。

除了做為閱讀空間,兩人認為五方食藏的飲食圖書館也可以成為平台,讓更多有趣的活動在此發生。例如以當月選書主題舉行一場讀書會,或將書中的料理做出來,讓讀者實際品嚐到食物的色香味。

「生活在現代都市裡,像大稻埕店或者是 boven,都是可以讓你得到一個安靜時刻的場所,我覺得現在很難找得到地方去享受這件事情。」無論是對食物有興趣的消費者、餐飲工作者、或者是對這個行業好奇的人,不妨走上五方食藏大稻埕店閣樓,為自己安排一段閱讀時間。說不定書中的資訊與畫面,還能為你創造靈光乍現的時刻。

文章段落

撰稿 Atomy
責任編輯 Hsiang
攝影 邵耀緯
首圖 邵耀緯
推薦文章
SEE ALSO
EXPLORE ALLarrow-right-whi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