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廚以外的餐廳夥伴:EMBERS
作者 MINGCHU

「就像我們用料理、空間、節奏與對話,串聯出一段讓人記得住的用餐體驗;在 EMBERS 的工作過程,本身也是一種有溫度、充滿可能性的體驗。」

除了主廚之外,餐廳內外場與營運管理成就一家餐廳的服務水準,並非僅是一個人的功勞,而是團隊成員在每個環節與細節的堅持下造就的,我們希望透過「主廚以外的餐廳夥伴」專題,讓餐飲團隊的成員被看見,也能一窺每家餐廳的工作文化。

洪沛歆/歆 Hsin/外場人員

您負責的工作內容?

侍餐:透過言語將料理的風味、故事與理念傳遞給客人,讓每一道菜不只是味蕾的享受,更成為一段有溫度的體驗。

侍酒水:依照餐點風味為客人搭配合適的酒水,無論是酒精或無酒精飲品,都能與料理產生驚喜的化學反應。並向客人分享搭配的思考邏輯與設計巧思,讓飲食成為多層次的感官探索。

控菜:與廚房夥伴協同掌握客人用餐節奏,確保餐點出餐順暢,讓整體體驗自然流暢,提升整場用餐的節奏感與品質。

工作中最有挑戰性的部分?

對我來說最具挑戰性的,莫過於「溝通」這件事。它從來不是單一技巧,而是一套貫穿前後場、情緒管理與對客人觀察的心法。

在控菜時,我需要用清楚的邏輯掌握每桌客人的用餐節奏,確保餐點能在恰當的時機端上,讓整體體驗自然流暢,而這同時也建立在與廚房夥伴的默契與理解之上。當出餐進程或節奏有所出入時,最難的是不讓自己陷入情緒,而是保有彈性、穩住心情,站在「讓客人擁有最好的用餐體驗」的立場協調與合作。

而當我將料理端上桌,另一種層次的溝通才正要開始。那是一種「看人說話」的藝術:快速判斷出客人的類型與狀態,用最適合他們的方式分享料理的設計邏輯、風味的特別之處,甚至空間陳設背後的用心,讓他們在味覺之外,也感受到我們整體的用心與熱情。

這些時刻串在一起,構成了我最常思考、也最不斷學習的課題——如何用真誠又精準的溝通,成為一道菜與一位客人之間最好的橋樑。有時候一句話說對了,整場餐期就變得更有溫度;這是挑戰,但也是讓我熱愛這份工作的原因。

工作中最讓您有成就感的地方?

工作中最讓我有成就感的時刻,是當我透過客人的五感,真切感受到他們被我們的料理與空間氛圍真誠打動的那一刻。

那是一種細膩而具體的回應:眼神專注而發亮,口中自然流露出的讚嘆,身體隨著空間裡輕柔的節奏輕輕擺動,甚至毫不猶豫地選購 EMBERS 禮盒,或是直接遞上小費。這些動作,像是他們用自己的語言,真的接住了我們投注的心力與熱情。

當客人讚揚料理的風味時,我也會忍不住跟著雀躍,像再次乘上趣味與美感交織的旅程。而這份悸動的背後,其實是來自我們花心思把料理、空間、節奏和對話串在一起,像一條看不見的線,把每一個感官體驗輕輕牽起來,在客人心中編織出一段值得記住的時光。

最讓我感動的,往往不是最熱烈的掌聲,而是那些客人真誠肯定我的服務,甚至輕聲問起我的名字。那一刻,我感覺自己成為被珍視的存在,心中湧現一股溫暖的喜悅,就像被輕輕擁抱般,真實又純粹,讓我在心底默默珍藏。

一句簡單的「請問你叫什麼名字?」成了溫柔的鼓勵,提醒我這份工作不只是服務,更是一次深刻且有意義的連結。這些細節,正是對方「真的接住了」我們所傳遞的用心與情感。

您覺得在 EMBERS 工作的優點是什麼?

在餐飲業裡,勞力常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付出。但在 EMBERS,我學習到智慧地工作。透過計畫性的行動,我能提升效率、減少無謂耗損,讓付出更有方向也更有成就感。

這裡沒有僵化的規則,而是充滿彈性與變化的空間。流程不是一成不變,而是可以透過討論持續優化。每個人的觀點都有被聽見的機會,也讓我在團隊中找到自己的節奏與價值。

就像我們用料理、空間、節奏與對話,串聯出一段讓人記得住的用餐體驗;在 EMBERS 的工作過程,本身也是一種有溫度、充滿可能性的體驗。

如果要用一個詞語形容主廚,您的答案是什麼?為什麼?

「益生菌」。看似非常跳痛的詞彙,卻是一次與 Chef 對話中他自己提到的比喻,當時我覺得有趣,後來卻愈想愈貼切。對我來說,Chef 就像是那種默默在體內發酵的益生菌,不是直接灌輸,而是透過溫和、持續的方式,幫助我把困難的知識與經驗消化、吸收,並轉化為自己的一部分。

實習時我曾在內場工作一段時間,當時對風味的理解非常薄弱,是 Chef 教我怎麼透過圖表記錄、觀察醬汁在不同溫度下的變化;就連我在凝固劑的使用上遇到困惑時,他也會耐心引導我從理解出發,不只是學會操作,而是真的「懂」。

到了外場,雖然我以中文為母語,卻常常對自己的表達感到不夠自信。Chef 不是直接給我一份說菜稿,而是創造機會讓我在夥伴面前練習,再逐一給出具體的回饋與修飾建議,讓我能真正「內化」那些語言與知識。

就像益生菌一樣,他從不在表面大聲主導,但卻在我的學習與成長中,發揮著持續而深遠的作用。這樣的陪伴與影響,是我在 EMBERS 經歷中,最感激的一份支持

和主廚一起工作的心得?

和 Chef 共事的過程,就像和一位既敏銳又有節奏感的夥伴一起跳舞。他對細節極具感知,但也願意給出空間,讓團隊自由摸索、跌倒、再站穩。他的求知慾旺盛,經常閱讀論文,與不同領域的人討教,總說「學習是可以偷吃步的」,透過理解他人的研究成果,為我們節省探索的時間,也幫我們打開新的視野。

這樣既嚴謹又彈性的風格,讓我在與他共事的過程中,始終保有學習的渴望,也逐漸培養出一種默契。有時一個點頭、一個眼神,就知道彼此在做什麼;不必 call 菜,甚至下一秒,我已經自然地接過他手裡的茶壺與托盤,好讓他安心與客人互動——那些無聲的配合,是一次次信任與共事累積出來的節奏。

而這份節奏,不只存在於 Chef 與我之間。Chef 的特質也吸引來許多同樣有熱情、願意動腦的夥伴,在 EMBERS,大家會主動提出優化流程,也會在員工餐時為彼此準備真正用心的一餐。這份互相照顧、互相提醒又彼此信任的氛圍,是我覺得 EMBERS 最珍貴的地方。

在 EMBERS 工作,像是一場不斷調整步伐的共舞:節奏不總是固定,方向也時常轉彎,但我們總能在磨合中越跳越懂,圍繞著那團靜靜燃燒的餘燼,一起守住那份恆溫的暖意,那不只是團隊的向心力,更是一種日常裡彼此照應的節奏,讓每一位走進 EMBERS 的人,都能感受到剛剛好的溫度。

您從事餐飲工作的時間多長?

涵蓋學生期間的打工,餐飲經驗斷斷續續近 6 年。

您在哪些餐廳工作過?

咖啡廳、早餐店。

哪一段工作經歷讓你印象最深刻?

EMBERS 可說是我第一份正職工作,這份工作讓我哭過、笑過,也更靠近自己,而這趟旅程,還沒畫下句點。

上餐廳用餐時,您最喜歡什麼樣的服務方式?為什麼?

我喜歡帶有溫度、距離得宜的服務。它不是過度熱情,就像一場舒服的對話,不是全程陪伴,但在需要時總能剛剛好地出現,讓客人自在地感受整場用餐的節奏。這樣的服務方式不張揚,卻能在細節裡留下記憶。

周佳佑/Jay/廚房正職

您負責的工作內容?

Pass、R&D、烤台。

工作中最有挑戰性的部分?

對我來說每天保持好奇心和不安逸於現狀的衝勁,是一個挑戰。不是說要讓自己每天都感到壓力或是緊張,而是要試著在每天的日常備料、出菜細節、食材烹飪上,去思考現在的方式真的是最好的了嗎?能不能更快、更好、更有效率?在這樣保持精進自己,區分壓力跟跨出舒適圈的心態上是一個挑戰。

工作中最讓您有成就感的地方?

我是一個很容易自我懷疑不夠好的人,即便我之前在世界第一的餐廳(Noma)工作過。但主廚對我說:「Jay 其實你在這個團隊的表現,有超乎我的預期,因為你知道很多人都是履歷漂亮名不符實,但你在這裡散發的熱情、跟對話中展現的思考是值得被肯定的,你有確切地把在 Noma 的經歷和學習的過程給帶回來,所以可以多肯定自己,前往下一個階段了。

您覺得在 EMBERS 工作的優點是什麼?

EMBERS 對於台灣的文化、食材和風土都具備高度的專業和資料庫,也因為餐廳是朝這個方向前進,所以會吸引更多想展現台灣料理的廚師、藝術家及學者聚在一起,這讓我可以透過料理看到更多不同的台灣,並激發新想法。

如果要用一個詞語形容主廚,您的答案是什麼?為什麼?

我想「發光的人」來形容主廚是最貼切的,每當我有食材上或是文化上的想法跟主廚討論時,他的表情都是發自內心地微笑,展現出那股熱情和迫不及待想要跟你分享的喜悅,這種熱愛自己工作和相信自己工作的樣子,讓我覺得 Chef 是一個默默把自己的熱情散發出來的人。

和主廚一起工作的心得?

有種和台灣食材行走資料庫聊天的感覺,和 Chef 備料討論食材的時候,都會有種「哇!原來食材可以這樣用」,或是「原來台灣還有這樣的食材可以組合」。

您從事餐飲工作的時間多長?

11 年

您在哪些餐廳工作過?

Noma、樂穀餐酒館、RedDot BrewHouse、饕弄杯

哪一段工作經歷讓你印象最深刻?

Noma!在裡面做的每一件事情、每一個細節,都刻在我的生命了。在那可以分享的事情真的太多了,但影響最深的是他們讓我知道一個好的廚師,也可以是良善溫柔的人。記得我在那的第一個禮拜搞砸了飲食禁忌的菜色,但當時的領班 Joe 卻告訴我:「Jay 冷靜,這裡沒有事情會搞砸,我會處理。但我需要你專心負責好眼前的事情,我也知道你可以。」

當時他大可以罵我甚至趕我離開,但他用了最溫柔的方式讓我成長,吸收這個經驗,而我也確實沒有讓他失望,後來成為了燒烤區的負責人,甚至完成更多事。

如果可以設計一道屬於自己的料理,您會做什麼?

「鳳爪、皮蛋、馬告」

把鳳爪去骨灌入用皮蛋馬告做成的內餡,再刷上用發酵南瓜、玫瑰醋和奇亞籽做成的醬料去碳烤。

創作料理的靈感來源?

在倫敦的時候吃過碳烤的炸豬尾皮,但台南的豬尾多數都穩定批發給餐廳,也比較昂貴,我想鳳爪也是具有膠質的食材,就開始琢磨該如何讓客人可以盡情享用鳳爪,所以就把指骨去除、灌入內餡保持形狀。內餡則是因為一般的台灣雞風味不突出,所以加入皮蛋的硫磺味和馬告給予「野」的香氣。最後也想讓客人知道,只要認真對待一般市場食材,也可以有新的樣貌和風味。

林晏如/Linda/廚房經理

您負責的工作內容?

除了日常的基礎備料,也參與晚上樓面出餐 Service。因為廚房夥伴們的優秀,現在在廚房的角色比較像是「萬事屋」——協助排除日常各種疑難雜症,確保一切順暢。同時負責廚房行政工作,包括庫存盤點與管理、接洽供應商等等。近年努力嘗試把 EMBERS 內部的各種資訊表格化、建立資料庫與索引。

工作中最有挑戰性的部分?

最近一次印象深刻的挑戰,是本季菜單「雜魚學」正式上線的前兩週。那陣子,每天醒著的時候,都在想要怎麼建立有效的方法,來記錄每天不同貨源、龐雜的漁獲資訊。有些魚種這一批只有兩隻,下一趟甚至不會再出現。因此必須事先設計清楚的分類、編號方法與索引邏輯。最後在上線的前一晚,終於完成定案。

工作中最讓您有成就感的地方?

現在的成就感比較常來自於「真正理解一項事物,並成功轉化成具體成果的過程」。好比說,上一季以馬鈴薯為食材核心,先從台灣不同品種的馬鈴薯一一品測,再和 Chef 深入討論關於澱粉的各種轉化方式與呈現。為的只是想要回應心中的一個想像:能不能吃一個馬鈴薯,但剝開來裡面是麵包的質地?經過反覆測試後,終於得以實現。這樣從思考到實踐的過程,讓我十分滿足。

您覺得在 EMBERS 工作的優點是什麼?

在 EMBERS 的 5 年裡,這份工作帶我去到從沒去過的地方,拜訪各行各業的專家,聽到從未聽過的故事。並且能與許多優秀的夥伴一起共事,思考並實踐許多從未想過的可能。

如果要用一個詞語形容主廚,您的答案是什麼?為什麼?

「真誠」。我觀察到、感受到的 Chef,是一個真正落實言行一致的前輩。即便如他,關於餐飲各種事物與概念已經看得相當透澈。當他探究一個陌生的領域時,他總是能不帶著框架去學習與解析,不急著定義,不執著慣性,而是靜靜觀察、慢慢拆解。這種特質,體現在 Chef 的帶領風格、料理哲學以及 EMBERS 的每一個角落。這是我最想學習、也最敬佩的部分。

和主廚一起工作的心得?
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上過教練課?當你以為自己已經到達極限的時候,教練往往會客觀地說:「你其實還可以,再加 1 片,做 3 組!」或是:「其實只要調整一下,就能讓一切更順。」

Chef Wes 之於我,就是這樣的角色——他是我在工作上的教練。

您從事餐飲工作的時間多長?

快 10 年。

您在哪些餐廳工作過?

連鎖咖啡廳、早午餐、餐酒館、食材選物店、義式餐廳、義式甜點店等。

哪一段工作經歷讓你印象最深刻?

餐飲經歷的早期,我接連參與了 3 間類型、規模、風格都截然不同的開店與草創計畫。從廚房設備怎麼規劃,到組織架構與教育訓練怎麼安排,每一個環節都充滿學習與挑戰。一部分跟著餐飲前輩們觀摩學習,一部分也必須自己摸索。

這段時間,我體悟到一個關鍵概念:在一間餐廳裡,你不會一開始什麼都會,但如果你願意持續投入並優化,你幾乎可以學會所有技能。但你不一定需要什麼都會,因為餐飲工作是一場團體戰。

賴玠亨/Alex/廚房正職

您負責的工作內容?

負責各類食材的收存與製備、協助測試與討論菜品的製備與流程,出餐期間負責熱烹的站區。

工作中最有挑戰性的部分?

最有挑戰性的部分應是學習,因為團隊是由不同年齡層及不同工作經驗的人匯聚而成的,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經驗與方式,如何從中虛心學習或悉心指教是我認為最大的課題。

每種食材並不是只有一種最佳烹調方式,它不像數學題,套入公式就可以解出答案,或許它有幾十甚至幾百種的烹調方式,藉由與前輩們的討論和測試,不斷得到更多的處理方式及相對應的結果,更清楚地認識食材及各式的搭配。

為了學習這些,每天需要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以接收更多的資訊,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知識進入腦海,在腦袋中不斷地積累,再找空餘的時間測試,挑戰著自己的腦容量並訓練邏輯思考,是這份工作中最有趣也最具挑戰性的事。

工作中最讓您有成就感的地方?

來到 EMBERS 餐廳後,是我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接觸到熱廚的站位,不像其他的餐廳都是使用瓦斯爐或是電磁爐,我們使用炭火烹飪,相對於電磁爐及瓦斯爐,多了需要對於炭火的理解程度。從一開始的新手小白,經由前輩們的指導和不斷訓練嘗試後,逐漸增加了對於火力及食材烹調時間的掌握度。

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次餐期中,我烹調的所有食材皆受到了副主廚的肯定,不論是生熟度或是上色程度等等,更能精準判斷時間與熟度,讓我非常的有成就感。

您覺得在 EMBERS 工作的優點是什麼?

相較於其他餐廳,EMBERS 能接觸到更多鮮為人知的食材,例如:假蒟、風藤等,或許在路上看到它只會覺得是路邊的雜草,殊不知在口中咀嚼後會帶有胡椒的香氣,亦或是與其他食材搭配後會有更多、更豐富的味覺體驗。在這裡工作不僅接觸了更多食材及烹調方式,也學習到了邏輯性的思考、假設、測試等不同層面的知識,受益良多。

如果要用一個詞語形容主廚,您的答案是什麼?為什麼?

我認為用「瘋狂」來形容 Wes 主廚再適合不過了!不論是食材或是其他的未知,只要主廚感興趣的,他會廢寢忘食地翻查資料,直到找到最好的答案。而關於食材,我認為主廚是個收集食材的狂熱份子,他會大量搜集同一種食材,然後以不同的方式保存,不定時測試,如果有幸參觀我們的備料廚房,你就會知道為什麼我會用「瘋狂」來形容我們的主廚了!

和主廚一起工作的心得?

共事的這段時間裡,我從以前的粗心大意,到現在會留心所有能控制的細節,雖然疲憊但心懷感恩,因為共事的機會,讓我能成為更好的自己,不僅僅是在料理這件事上,其他事亦然。

您從事餐飲工作的時間多長?

4 年。

您在哪些餐廳工作過?

漢來飯店名人坊、羽樂歐陸創意料理、餐酒館等。

哪一段工作經歷讓你印象最深刻?

印象最深刻的其實還是 EMBERS。大學期間有幸在餐廳實習 3 個月,這段日子裡接觸的所有事物,都跟以前學習到的知識及工作過的環境截然不同,一切有條有理地進行著,大家雖然忙碌但行為舉止依然優雅,對於細節上的掌握等都把我拉到新的高度。

如果可以設計一道屬於自己的料理,您會做什麼?

「番茄冷湯」

將番茄切丁後以果醋及鹽拌勻排除水分,隔著紗布放於冰箱過濾一晚。第一次過濾完後還是會有一些雜質沉澱,可以再將初濾好的清湯放置容器內冷凍,成型後再用較細的篩網及湯布過濾第二次,來得到澄清的番茄湯。

裝飾的部分會使用彩色番茄來增加色彩上的呈現。部分的番茄切片放入食物乾燥機製成果乾;其餘則燙過去皮後放入模具鋪平,並利用先前製成的番茄清湯加入洋菜粉製成各色的番茄凍,用於擺盤及增加口感。

這道料理的靈感來源?

藉由不同的烹調方式、處理手法,創造出不一樣的口感與味道再加以結合,就像是人生每個階段的精采時刻,聚在一起形成了精采的篇章。

文章段落

撰稿 洪沛歆、周佳佑、林晏如、賴玠亨
責任編輯 Atomy
圖片提供 EMBERS
首圖 EMBERS
推薦文章
SEE ALSO
EXPLORE ALLarrow-right-whi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