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最早將自然酒引進日本的勝山晋作,開設並啟發各種形態的餐廳供應自然酒,爽快、自在,無需正襟危坐。
「喝葡萄酒啊,不需要什麼長篇大論。就像你享受電影或是閱讀時一樣,用喜歡的方式,喝喜歡的葡萄酒,這樣就好。」──故 勝山晋作
還在從事餐飲企劃開發時,有天,上司邀約下班探店。當時,精肉店「サカエヤ」店主新保吉伸善用熟成技術,活化經產牛(生產過的母牛,一般不用作食用肉)潛在美味的手腕,屢次受到媒體報導後,日本吹起熟成肉旋風,東京都內紛紛開起門面有大座展示冷櫥的熟成肉餐酒館。
為了評估跟風的可能性,眾人來到一家位在繁華街六本木、也使用サカエヤ熟成肉的葡萄酒吧「祥瑞」。爬上二樓,鮮紅的壁面,有無數的簽名與合照,連桌上擺放的豪邁肉塊都略顯失色。這裡的料理很直球,火烤牛排,撒點粗鹽,簡單的裝飾,再來就是一杯又一杯葡萄酒,咕嚕咕嚕。讚嘆著單純的美好時,卻沒有特別深究,吧台角落擺放著的一張遺影,以及一些綴給勝山晋作的感謝辭,這位勝山先生,究竟是誰呢?
.png)
祥瑞的料理很直球,火烤熟成肉。圖片提供:黃麗群
後來才知道,他是祥瑞的老闆。學生時代在東京廣尾的高級超市 National 打工,並在此開啟了他與葡萄酒的緣分,日後入社成為採購員。廣尾住著許多外國使節、企業外派員,連帶地,超市必須提供國際化的食材,一箱箱的葡萄酒,巨大的龍蝦、牛肉塊、烤雞,特大瓶的酸黃瓜、美乃滋,甚至有人會向店員開玩笑說,「請問進來購物,需要帶護照嗎?」
自然酒的傳道者誕生
八○年代前後,正處銀座酒吧文化的黃金期,再小的酒吧,都能如碎鑽一樣發光,在貨架上受到矚目的,自然也以酒吧常見的烈酒為主。此時的葡萄酒,只是進口商順道推銷的商品,而日本人對葡萄酒的認識,仍停留在百年長銷商品「赤玉」那樣甘甜好入口的水果酒,若說到外國進口的葡萄酒,那太稀有了,肯定是用來送禮的吧。
可是,勝山先生在超市看見外國人購買整箱葡萄酒的行為,他才意識到,即使是進口的葡萄酒,也應能如此貼近生活,每日常飲啊。沒幾年後,日本景氣迎來高峰,法菜義菜起飛,像是追求梵谷、莫內名畫一樣,日本人開始理解並大量購買五大堡之流的名酒來佐餐。身為商家,固然樂見大家爆買紅白酒,但這成長速度似乎太快了些,紅白酒更像是社經狀態的展現,而跳離了日常享受的本質。
.png)
勝山晋作認為喝葡萄酒的方式應該貼近生活。
「若說正統派是古典樂,那麼自然酒就是像藍調、搖滾樂一樣吧,是一種必然會發展出的反動。」
喝到 Marcel Lapierre 釀的 Morgon,是他對自然酒驚嘆的開端,雖然在此前已品嚐過幾款沒有添加亞硫酸鹽(用以抑制氧化)的自然酒,但「重點應該擺在是否藉由自然農法,種植出了具有強韌生命力的葡萄,而不是拘泥在添加物的絕對數值」,這支 Morgon 的色澤與香氣,讓勝山先生願意相信自然酒之潛力。
現今,我們以自然酒的「代名詞」或「教父」來稱呼 Marcel Lapierre,可在當年,他也曾被視為異端,而勝山先生,折服於他釀的酒美味,並最早將其引進日本。
除了選酒具有核心思想,勝山先生也在自己的餐飲店提案不同的享酒模式,從祥瑞、グレープ・ガンボ、到廣東料理店「楽記」,葡萄酒不是非得正襟危坐,在 Grand Maison(註)才能享用;在嘈雜的街角,配著豪爽的燒烤肉盤,依舊能在歡笑中酒酣。彼時夜夜在祥瑞品嚐新進的自然酒、交流意見的座上客,成了今日繼續牽引著自然酒場景的東京名廚們(續篇將詳述)。
註|Grand Maison 在日本意指高級法式餐廳。
.png)
供應熟成肉的葡萄酒吧祥瑞是一個讓人能自在喝酒吃肉的地方。圖片提供:黃麗群
自然酒的成功推廣,也與業界時勢有關。泡沫經濟破滅後,不再有豐潤的資金於黃金地段開店,廚師們轉往租金較便宜的巷弄,在狹小的空間裡,開啟酒館生意。不需要端正印刷的酒單,也不需要有多大的貯藏空間,每日更換不同種類且飲用條件較為寬鬆的自然酒,很快成了個人店喜愛的選項,自然酒逐漸確立其市場地位,並融入各種國籍料理的餐桌風景,早稻田大學的福田育弘教授甚至斷言,「2000 年之後,日本市場大力支持著法國自然派的發展。」
支持自然派發展的多元面貌
自然酒溫柔、膨軟且微帶發酵感的風味,讓它比起正統派紅白酒,更好搭配同樣溫柔且多用發酵物入菜的和食,都內的居酒屋「葡吞」的中湊茂主廚,是勝山先生推廣自然酒的老戰友,開店之餘,仍精力充沛地到世界各地葡萄酒的活動露面,彷彿從他手中接下了自然酒傳道者的棒子。每天不同食材、不同烹調方法,與不同自然酒款,排列組合的可能性,無限大。
.png)
享用黑醋糖醋肉也適合搭配自然酒。
它也可以提供緩衝,接住並柔和食物中的酸勁,例如同樣位在六本木的葡萄酒吧 Goût de Jaune,老饕們口耳相傳的黑醋糖醋肉,其剛實的酸味,被市面流通數量有限的 Jura 地方黃酒,穩穩地包覆、修飾,釀造的酸,在口中與天然的果酸對話。
店主三浦章平一個人接客、侍酒以及烹調,卻不失優雅,依然適度的對話與聆聽,同樣穩穩地接住在都會生活疲累的人們。
.png)
六本木 Goût de Jaune 的 Jura 地方黃酒。
而被勝山先生盛讚過「吃了這個料理,就想要配葡萄酒啊!」的,是道地中華的第一人者,味坊集團的梁宝璋先生,2000 年在東京神田,以自己的故鄉東北料理為主軸,開設「味坊」,廣受上班族喜愛,如今已有十家店鋪。味坊本店,多使用酸白菜入餚,再配上香氣逼人的孜然羊肉串,週末下午非用餐時間,一二兩層樓依然滿座。
.png)
中國東北料理店味坊也提供自然酒。
.png)
孜然羊肉串。
.png)
味坊品飲型態寬鬆的自然酒冰箱。
這裡的一個特色,就是呼應前文所說的:飲用條件寬鬆,味坊常備約 20 種的自然酒,儲放在平常海產店自己開門取酸梅湯、蘋果西打的那種透明門冰箱,價格也率性地直接寫在瓶身,客人自行到冰箱選取酒與小口的啤酒杯飲用(但似乎有些太寬鬆了,讓酒喝起來的價值感略降,小可惜)。
用喜歡的方式,喝喜歡的葡萄酒,這樣就好
2006 年的雜誌《料理通信》對談企劃中,勝山先生曾預言說,自然酒帶來的變化,是未來很難再出現的,因為它不是一時風潮,不是技術革新,而是一種精神面上的追求。他說中了,這兩、三年呼應著永續發展目標(SDGs)的浪潮,對於自然酒的追求聲音,將只會更響亮。
同文中,他也提到自然酒肯定很搭大量使用蔬菜的越南料理,歡迎大家嘗試。於是文章最後,我們在東京都內以自然酒聞名的越南料理店 Stand Bánh Mì 結尾。
白天外帶越式法國麵包 Bánh Mì 者眾,入夜,則是在昏黃的燈光下,享用同樣光澤曖昧的自然酒,然後一邊咀嚼有自製 Sa Tế 辣醬提味的下酒菜。身邊的客人未曾停歇,而供作單杯酒飲的酒瓶陸續清空,料理也漸入佳境,使用大山雞雞骨熬製十小時的高湯為底,無農藥耕種的蔬菜點綴,再加上新潟製麵所特製的生米麵,從沒有想過 Pho 也能夠搭一杯紅酒。
.png)
一碗越南粉麵也能搭一杯紅酒。
.png)
任何時間地點,用喜歡的方式喝酒。
帥氣的店員,為我斟上一杯 Luc BAUER 的 “Monday is a wine day”,這不正好是勝山先生追求的品飲方式嗎?也許今日,閱讀跟看電影的人都少了,但是用喜歡的方式,喝著喜歡的葡萄酒的人,肯定是多了很多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