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板前學會的事——在新竹端出「浪速料理」的淳和食
作者 Mokki

板前是人情世故的料理,也是追求極致款待的料理。

鄭淳豪第一次接觸到板前,是他在日本大阪辻調理師專門學校學習進階日本料理的時候。白天在學校上課,晚上就到班主任推薦的板前料理店打工。那是一間小小的、只有 7 個座位的板前餐廳,出的是單點菜色,除了老闆,就只有他。從前菜、生魚片到主食,一個餐期要準備上 30-40 種菜色,「非常硬」,他在這裡真正學會了什麼是「板前料理」。

板前,一般消費者想的是餐廳的形式——大大的吧台,環繞廚師料理台而生,客人們彼此並肩而坐,廚師在客人面前做菜親手遞到面前,彷彿享受一場表演,同時也是賓至如歸的尊榮款待。但角色調換一下,當你成了吧台內的廚師,一切都不一樣了。

「板前料理不只要會煮菜,還要會喝酒,能夠跟客人聊天。」

進入餐廳工作後,鄭淳豪才理解做板前料理除了廚藝,還要具備足以跟客人同歡的酒量。

師傅上工第一天就告誡他,有 3 件事不可以跟客人聊:政治、宗教、運動。這 3 樣鮮明的喜好立場,不是合適的話題,特別在大阪這樣的熱血城市,是有可能發生衝突的。板前廚師要善於讀空氣,看臉色,迎客當下敏捷做出判斷——有的客人來,師傅不宜透露出他是常客的樣子;但也有客人想特意表現他是常客時,師傅要能接球配合。光是這點,鄭淳豪做這份工作時,日文又好上了不只一個層次。

以上是板前的人情世故,還沒到板前料理人上菜與料理的節奏學問呢。「板前料理,出餐的速度比一般餐廳快。」鄭淳豪認真分析。

當客人坐定,吧檯內的廚師就要判斷,這一排 6-10 個客人的餐點要怎麼出餐?出菜的原則是,當客人面前有菜,就該開始準備該客人的下一道,「桌上不能是空的,但也不該滿出來」,廚師要確保每位客人都得到美食的照顧,手腳反應要快。滿足以上,再找空檔跟客人喝酒聊天。

此時是日本香箱蟹上市的季節,香箱蟹是母的松葉蟹,蟹膏、蟹肉、蟹籽都美味可食。

一開始鄭淳豪很不習慣除了做菜,還要兼顧這麼多事。他戲稱,甚至他第一天上班時連水都倒不好——他上了加冰塊的水給客人,師傅冷臉叫他撤掉,原因是,「你沒有攪勻水跟冰塊,這樣客人杯子裡的溫度不均」。

細節講究至此,這是因為日本職人開店,都是賭上自己的名聲跟榮譽,不容許差錯。而當鄭淳豪決定返鄉新竹開設自己的日本料理店,他沒有猶豫,命名為「淳和食」,這是他從小到大的名字,以自己的榮譽發誓,要做出最美味的料理款待客人。

賭上名字,成為獨當一面日本料理人

鄭淳豪選擇成為一位日本料理人,但他會的可不只日本料理而已。在台灣,他首先學的是中餐,跟著年紀如父的師傅和師兄做北方菜。當完兵,懷抱著「日式料理是台灣人願意每天吃的料理」前往日本習藝,進入大阪辻調理師專門學校,一開始專攻的是西餐法國料理,更代表學校參加全國料理新人大賽。因著拼勁與高標準自我要求,他以高超刀功震驚校際,更在時間內端出繁複的法式料理,摘下大會評審獎,是這個比賽歷年以來外國人取得的最高名次。

鄭淳豪當年準備比賽時練習切的紅蘿蔔細條。圖片提供:鄭淳豪

離開學校,鄭淳豪曾經在京都米其林三星的傳統料亭柏屋工作,這是跟在板前截然不同的工作經驗。

在傳統的日本料亭工作,絕對沒有什麼「手把手教你」的事。從打雜做起,若前輩師傅願意讓菜鳥看製作過程,已是「教」,必須用眼睛和心儘快地學習。鄭淳豪戲稱,他有非常多的廚房「小本本」,日文叫做「閻魔帳」(えんまちょう),這個說法有神秘筆記本的意味,看會了製作方式後,他通常會躲到廁所,趕快在這個口袋尺寸的小本本寫下筆記。

「當然不可以在師傅面前寫,這樣絕對會被罵的,師傅會說你腦袋都記不住嗎?」真是機靈啊。

鄭淳豪的廚房小本本「閻魔帳」,大小尺寸都有,在料亭時期使用的尺寸最小。圖片提供:鄭淳豪

但是也是在柏屋,鄭淳豪體會到了日本飲食文化中的極致是什麼意思——比如日本料理的靈魂高湯「出汁」,柏屋使用京都當地的軟水製作,搭配最好的北海道昆布和現刨的高等級柴魚,味道高雅輕柔又悠遠,餘韻無窮。見識過頂級極致之味,影響到鄭淳豪往後的料理——淳和食所有的調味,都是從柴魚昆布高湯開始;比如他堅持提供的釜飯,一定是使用富士山礦泉水烹煮,把米飯美味展現到極致。

脆皮鰻魚飯

平常鰻魚飯通常是使用 250 克的尺寸,淳和食的鰻魚飯選用超過一公斤的大白鰻。大白鰻表皮膠質豐厚,經過炭烤,可以做出宛如港式豬皮的脆皮口感!搭配木之芽以及醬汁拌過的米飯,是淳和食的招牌料理。

淳和食的鰻魚飯選用超過一公斤的大白鰻,膠質豐厚的表皮經過炭烤,可以做出宛如港式豬皮的脆皮口感。

椀物:老派的噴水禮節

割烹料理中必備的「椀物」,靈魂是細緻的香氣營造。展現刀功地切上一圈日本柚子皮,搭配在地的龍鬚菜嫩尖,以及自製海鮮丸子,湯頭纖細高雅,展現自鄭淳豪從京都學來的高湯美學。出這湯品前,他會用日本老式金屬噴水壺均勻噴上水霧,這是源自茶懷石的作法,細細的水霧宛如書信封箋,表示沒有被人打開過。

出這椀物前,鄭淳豪會用日本老式金屬噴水壺均勻噴上水霧,表示湯碗沒有被打開過。

炸道明寺白子

鮮嫩的炸鱈魚白子在淳和食展現了新面貌:將白子裹上粉漿後,沾附道明寺粉下油鍋炸——這是蒸熟後乾燥的糯米碾成帶有顆粒的粉末,常見於製作和菓子甜點——炸後如一層輕盈的米果外衣,酥脆口感與內裡產生對比。

鄭淳豪將白子裹上粉漿後,沾附道明寺粉下油鍋炸,炸出一層輕盈酥脆的米果外衣。

淳和食的誕生

鄭淳豪擁有豐富完整的日本料理學習工作經驗,料亭、割烹、會席、小料理都做過,當決定開自己的店時,他選擇以「和食」來傳遞他的信仰。他表示,和食通過世界文化遺產認證,包容很多元素,從常見的壽司和天婦羅,甚至中華料理與和風洋食都是。日本吸收了不同的文化後,長出了自己的面貌。就像鄭淳豪從廚的學習經歷,中餐和法國料理他都學過,最後他選了和食來呈現,並定義為「浪速風格」。

「浪速」這種料理風格是發源自大阪,浪速是大阪古稱,這種風格是傳統日式割烹料理吸收了異國文化後的結果,是商業貿易之城的寫照,也是鄭淳豪廚藝人生的縮影。

鄭淳豪說明釜飯使用的土鍋乃是日本頂級餐廳必備的「雲井窯」。他的廚房囿於預算沒有購置蒸烤箱,但他有自信能夠用一般的蒸籠也能做出完美的茶碗蒸。

「不做別人做過的東西,都是原創」,霸氣宣稱的同時,他謹慎補充,「我做的不是創意料理,是以傳統菜為基礎,加入台灣的元素。」,在祥雲龍吟工作時,受到山本征志以及稗田良平兩位主廚影響,「不是全部使用進口日本食材製作的日本料理才能叫做日本料理!」,他相信,好的料理跟一個國家的氣候與物產息息相關,他要做的,是只有台灣才會出現的美味和食。

日式割烹料理常出現以椪醋和高湯製作的「湯凍」,到了他的手下,加入馬告調味,以台灣原生香料檸檬與薑的清香提升椪醋的柑橘酸香。和風洋食常出現的「塔塔醬」,基本配方是水煮蛋、美乃滋、酸黃瓜及洋蔥,他巧妙用客家酸菜取代酸黃瓜,以地方風土酸香做出新竹淳和食版本的塔塔醬。現在的淳和食,除了日本進口食材,亦跟在地的船長和活締魚商合作,使用最優質的在地魚鮮。

他提到,選擇「板前」的形式開餐廳,如果客人在面前喝多了,廚人可以在接下來的菜色加重調味;看見客人年長,那調味和份量稍微調整。板前的意義,就是廚師就在客人眼前——不在客人面前,就看不到了——這也是他沒有設置包廂的原因。

鄭淳豪以板前廚師自豪,兢兢業業實踐之。但是今年他給自己一個挑戰,跨出餐廳大門,參加料理實境秀節目《星廚之戰》,在板前廚藝行雲流水如廚藝匠人的他,在實境秀上是什麼面貌呢?讓我們拭目以待!

編輯特寫:那些日本料理師傅可能會覺得あかん(關西腔「不行」)的事

台灣人很喜歡日本料理,但不一定熟悉拜訪日本料理店應該要注意的禮儀。我們請深諳日式料理人情世故的鄭淳豪,跟我們分享那些可能會讓師傅內心閃紅燈、但客人不一定會注意到的用餐禮節:

  • 用餐請準時
    原因:如果團體訂位沒有一起入座,這樣會讓師傅備餐時難為,擔心無法提供最好的餐飲體驗。
  • 拜訪板前料理,請勿移動放在每個人面前那塊長型陶瓷或木製餐盤
    原因:位置擺放有其的道理,移動會影響師傅出餐。除了餐盤,為了拍照,未告知移動店家的陳設也是不妥的。
  • 請勿使用強烈的香水
    原因:會影響到其他客人。
  • 拍照請詢問店家
    原因:會影響到其他客人。
  • 請儘量不要自己帶酒水
    原因:在日本,日本料理通常沒有自己帶酒水的做法。
  • 請注意衣著
    原因:還是不要穿拖鞋來吃飯比較好吧。
  • 愛護餐廳的木製吧台與器皿
    原因:在日本,有時候客人遇到木製吧台,會主動把金屬手錶脫下以免刮傷桌面。餐具的部分,只要一個損傷,餐廳就只能把同樣的整套換掉,對餐廳是一筆不小的金額,特別是日本料理店會使用高價的古董餐具。客人也需要有愛護器物的意識才好。

文章段落

撰稿 Mokki
責任編輯 Atomy
攝影 陳安嘉
首圖 陳安嘉
圖片提供 鄭淳豪
推薦文章
SEE ALSO
EXPLORE ALLarrow-right-whi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