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振誠邀請 ORIGO 義大利主廚 Matteo Alberti 來台,以「Neo-Locale」系列餐會巡迴台灣三城,第二站來到高雄頂級鐵板燒餐廳 Ukai-tei。
什麼是「Neo-Locale 不一樣的在地」?國際名廚江振誠(André)在 9 月底大阪的「Osaka Culinary Immersion 大阪料理融合年會」提出這個概念,「Neo-Locale」由古希臘文 Neo(新)與 Locale(在地)組成,意指廚師不只著眼於探索在地食材,更將視野擴及人文和歷史脈絡,讓料理更細密地反映城市的風土與文化。
當來自異地的廚師,使用不同技法演繹在地元素時,也可引領食客從不同角度欣賞地方特色。位於日本金澤、由義大利主廚 Matteo Alberti 經營的餐廳 ORIGO,就是「Neo-Locale」的絕佳例子。
義大利主廚 Matteo Alberti 在各國頂級餐廳歷練十數年後,落腳金澤經營餐廳 ORIGO。
ORIGO:以料理回望自我與風土的起源
Matteo 大學時原本主修攝影與平面設計,隨後將創作熱情投注於餐飲之中。他曾於法國 La Scène、大阪 La Cime、東京 INUA 與義大利 Contrada Bricconi 等米其林餐廳歷練,11 年來的異國工作與廚房訓練,讓他的視野能放諸國際,也能貼近在地。
2020 年,他在金澤創立 ORIGO,餐廳名稱來自拉丁文「起源」,象徵他對自我和料理根源的探索。他將義大利料理概念結合金澤文化和物產,如以竹筍替代朝鮮薊,肉類與野菜則來自在地獵人及小農。
「其實我不太把 ORIGO 看成是一家餐廳,它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,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。我們希望大家重新思考待客之道的價值,還有『好食材』的真正意義是什麼。我們很幸運能待在日本這個充滿文化、歷史和職人精神的地方。」Matteo 說。
ORIGO 位於鄰近金澤車站的老屋中,餐廳名稱來自拉丁文「起源」,象徵 Matteo 對自我和料理根源的探索。
在金澤有多項旅宿計畫、對這座老城情有獨鍾的江振誠,將 ORIGO 邀請來台灣,在宜蘭、高雄及台中三地,開展《Neo-Locale 不一樣的在地-三城三味》巡迴餐會。義大利出身、金澤生活的 Matteo,為台灣 3 座城市創作不一樣的「在地料理」。
高雄 Neo-Locale:日洋合一的味覺對話
第一站宜蘭結束後,Matteo 旋即南下高雄。高雄站的東道主是 THE AMNIS 然一酒店裡的 Ukai-tei Kaohsiung。Ukai-tei 是來自日本的頂級鐵板燒品牌。進駐高雄後,Ukai-tei Kaohsiung 並非直接移植日本菜色,而是將港都的海鮮融入料理中,打造「日洋合一」的用餐體驗。
敲定活動後,Ukai-tei Kaohsiung 懷石料理長廣瀨晉平前往金澤造訪 ORIGO,並將旅途見聞化為餐會料理。行政主廚今村高尚也透過研究金澤在地文化,發想出全新菜色。以「日洋合一」為核心,3 位主廚的創作分為「法式與日式」、「義式與日式」及「台式與日式」三重面向,讓異文化碰撞出的火花,成為「Neo-Locale」餐會璀璨的亮點。
運用烹調技巧,讓平凡和剩餘食材也能發光
兩片三角形的脆餅相疊,立著送上桌,這是 Matteo 帶來的「柚子味噌蟹肉米餅」。脆餅是以米糠取代麵粉手工揉成,酥脆又帶香氣,也為精米後去除的米糠找到用途。臨海的金澤以螃蟹料理聞名,他則取鄰近高雄的大鵬灣紅蟳,將蟹肉、蟹黃與蟹膏混入味噌,並刷上柚子皮,以及他在台灣認識的香料馬告,隱約的香氣宛如為濃郁鮮味披上一層輕紗,令人回味再三。
「柚子味噌蟹肉米餅」將大鵬灣紅蟳的蟹肉、蟹黃與蟹膏夾入米糠脆餅中,並以柚子皮與馬告加添香氣。
在日本和義大利,沙丁魚是便宜常見的庶民魚種。Matteo 使用日本「昆布締」的做法,將昆布包住新鮮沙丁魚,昆布會吸走水分,使魚肉風味更濃郁,昆布鮮味也因此附著在魚肉上。他將魚皮仍帶銀光的沙丁魚切成小塊,和一樣使用昆布締熟成 5 日的小黃瓜,以及蘋果片在碗中交錯排列。以金桔、蘋果醋和台灣芹菜汁調成的冷湯有著清香酸度,提亮沙丁魚的油脂香氣。
「這道菜的概念是想重新詮釋食材的價值。」ORIGO 的服務人員英亞紗里說明:「在日本,沙丁魚算是蠻平凡的魚種,但我們想透過不同的手法,讓金澤的客人感到驚喜。這次帶來台灣,也想和大家分享這個理念。」
透過「沙丁魚昆布漬」,Matteo 想讓更多人體驗平凡食材的風味潛力。
從南太平洋出發的暖流黑潮經過台灣東部海域,繼續往上流向日本,並進入金澤面向的日本海。暖流和寒流在鄰近金澤的富山灣交匯,形成海鮮種類豐富的漁場,牡蠣和藻類因此成為金澤珍饈。「這次我們特地把金澤的牡蠣帶來,它對我們來說很重要。」英亞紗里說。
牡蠣均勻沾上青海苔和麵包粉後下鍋酥炸,擠上高雄蝦夷蔥做成的美乃滋,再用海苔和紫蘇葉包著入口。麵衣酥脆,牡蠣緊實,還有陣陣傳來的海苔香氣,感受洋流帶來的鮮美餽贈。
「青藻炸生蠔」使用金澤牡蠣和海苔,展現洋流帶來的鮮美餽贈。
在餐會之前,料理長廣瀨晉平去了一趟金澤和能登半島,也享用了當地的烏賊,啟發他創作「烏賊腹藏」的靈感。烏賊以沙丁魚為食,沙丁魚的食物則是吻仔魚和蝦米,廣瀨晉平將這串食物鏈放進料理中——在烏賊腹內填入吻仔魚、烏賊肉和蓮藕,並用烏賊、沙丁魚和魚露製成高湯,配上代表秋季的炸銀杏和山芹葉。不僅滿足口腹之慾,這道湯品也再現了能登海域的生態樣貌。
在烏賊肚子裡塞入它的食物,「烏賊腹藏」以一道湯品串起生態食物鏈。
「芋香乳清春菊烤白鰻」是 ORIGO 與 Ukai-tei 的共同創作。Ukai-tei 師傅們將去骨的屏東白鰻魚串上烤籤,用白燒手法在炭火上炙出薄脆外皮,而肉質依舊軟嫩。鰻魚下蕨綠色的醬汁是以乳清、春菊和鯷魚製成,乳清柔和微酸,春菊帶苦香,鯷魚鹹鮮,三者形成溫和又平衡的風味。此外,讓製作乳酪後留下的乳清發揮用處,也是 Matteo 設計醬汁的初衷。
「芋香乳清春菊烤白鰻」有日式料理師傅烤鰻魚的功力,也有 Matteo 活用剩餘食材的永續理念。
行政主廚今村高尚在研究金澤文化的過程中,發現當地有座專門供奉香辛料之神的神社波自加彌(Hajikami),促使他設計出這道展演香料風韻的「炭烤胭脂鴨」。
他向經典法式料理「阿彼修斯鴨」(Canard Apicius)取經,用肉桂、孜然、八角、香菜籽與薑黃醃製台灣胭脂鴨,並在烘烤時刷上蜂蜜,讓鴨皮酥脆又帶煙燻香氣。粉紅肉色是大眾接受度最高的熟度,香料的氣息自然地進入鴨肉中,在每次咀嚼時為味蕾帶來豐富感受。搭配舞菇、栗子與四季豆,完美融合日式及法式料理的烹調精髓與季節感。
「炭烤胭脂鴨」向經典法式料理「阿彼修斯鴨」,用多重香料豐富胭脂鴨的滋味。
燉飯是義大利經典菜色之一,今村高尚用台灣米做出在地詮釋。「鮑魚燉飯」使用花蓮米「若雪の妍」,它承襲了日本米「牛奶皇后」的優秀血統,有恰到好處的彈性與黏性。燉煮過程中,米粒吸飽了奶油和蛤蜊高湯的精華,再加上鮑魚和海膽,並刨上帕馬森起司,讓乳脂和海味交融,奢華又鮮美的食材也令人心滿意足。
使用台灣米製作的「鮑魚燉飯」,是今村高尚向出身義大利的 Matteo 致敬的心意。
到了甜點環節,ORIGO 帶來他們的招牌「無花果葉義大利鬆餅」。Matteo 將他製作法蘭酥(Ferratelle)的模具帶來台灣,在自製的法蘭酥中間夾入無花果口味的義大利冰糕(Semifreddo),並灑上有清新香氣的風乾無花果葉粉。
無花果人見人愛,但無花果葉的風味乏人問津。Matteo 讓無花果葉的香氣襯托無花果冰糕的甜美,他希望透過這道甜點,讓更多人體驗「全食材利用」的理念,讓食材的每個部位都能以風味互相呼應,發揮最大價值。
ORIGO 帶來招牌甜點「無花果葉義大利鬆餅」,實踐從葉子到果實「全食材利用」的理念。
從義大利到日本,從日本到高雄,Matteo、今村高尚及廣瀨晉平 3 位主廚,都是在異國廚房裡做菜的料理人。透過這場餐會,他們再一次詮釋「Neo-Locale」的精神,讓義大利的飲食文化、日本的烹調技法以及南台灣的水產農作,在料理中交織出全新風貌。
接下來,「Neo-Locale」將前往台中餐廳飛花落院,台中周邊小農物產,以及飛花落院的日式庭園美學,都將是 Matteo 探索與創作,並展現給台灣食客的亮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