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與其追求不需要磨合的夥伴,他反其道而行,示範一人營運也能穩定又長久。
「人力短缺」是台灣餐飲業最急迫的問題,許多餐飲集團即使拉高薪資,也不見得能請到需要的人才,或阻止員工流失。加上節節上升的租金,如今經營餐廳的成本居高不下。
在人力和空間雙重擠壓的困境中,或許小而精的「一人餐廳」是一條活路。我們採訪獨自一人做菜、服務及處理餐廳大小事的主廚暨經營者,透過他們的經驗,看見一人餐廳的優勢與挑戰,為這個時代的餐飲經營找出新的想法和解方。
豬肉榮老闆是蔡文榮,圓滾滾的身形加上名字裡的榮字,「豬肉榮」綽號由此而來。但蔡文榮賣的不是豬肉,跟他同名的餐館棲身於 70 多年歷史的老工廠空間,每到傍晚時,暈黃的燈光從木頭門框透出。熟門熟路的年輕人穿過長長的巷子上門,來這裡吃一頓小料理。
在台中,小料理是常見的餐飲類型——供應小份量的菜餚,料理多有主廚的個人風格和獨門創意。豬肉榮的菜單就在牆上,十道出頭的菜色融合台、日、西式風味。從 2021 年開始,蔡文榮守在 12 個吧檯座位圍起的廚房裡,一人包辦餐廳大小工作。這家小小的夜間食堂,從 2023 年開始被選入米其林指南推薦名單。

位於台中火車站附近的巷子裡,豬肉榮棲身於富興工廠 1962 的一樓空間。
融合西、台、日風格,一人就能操作的小料理
從高餐畢業後,蔡文榮開始進入西式餐廳工作。他待過制度完善,遵照食譜烹調和 SOP 做事的廚房;也去過技術吃重,要求敏銳度和臨場反應的餐酒館;還曾赴上海協助經營者展店。2021 年,工作的披薩餐廳歇業後,他休息了半年左右,直到一位合作過的老闆告訴他台中有個空間,建議他去那裡創業,自己一個人做就好。
「不要做得太複雜,也不要追求要做到賺錢還是很有名,只要能夠生存下來就好了。」抱著這個念頭,蔡文榮開始打造只有他一名員工的豬肉榮。
廚房以走道分成兩區。吧台側是工作台面,他在這裡切菜、擺盤,手一伸直,料理就送到客人眼前。靠牆側由加熱設備組成,舉凡四口爐、高湯爐、油炸機和烤箱都在這裡。他特別把四口爐放在中央,一轉身就可以繼續煎肉炒菜。料理類型涵括燉煮、煎炒和一道炸物。菜單裡要有蔬食菜色,以及兩種以上的肉類讓客人選擇。
「佃煮焦糖白蘿蔔」是幾乎每組客人都會點的菜色。豬肉榮開幕時正值蘿蔔大出的冬季,蔡文榮將蘿蔔用醬油煮過,放冰箱冷藏保存,出餐前將蘿蔔表層烤出焦糖,並放上小塊發酵奶油。「以前吃過醬香搭配奶油的日式料理,我想說焦糖跟奶油也算蠻搭的東西,就把這 3 個搭在一起。它們口感和味道都有各自的層次,吃的時候還是可以融合在一起。」只是一個利用台灣當季食材的念頭,誤打誤撞成為店裡的招牌料理。

「佃煮焦糖白蘿蔔」可說是豬肉榮的招牌料理,煮至入味的蘿蔔表面有焦脆糖殼,小塊奶油再融入甜美奶香。
常駐在菜單上的還有「岩石煙燻豬心」。他用朋友家中的石窯煙燻豬心,出餐前切片下鍋拌炒,讓豬心燻香和焦香兼具。美式燒烤多搭配醃漬蔬菜,他把手邊的紅心芭樂拿來醃漬,醃出蜜餞般的酸甜滋味。再放上一片起司脆片,用食材質地創造口感變化。
無論是蘿蔔或豬心,蔡文榮先將主食材調味或燉煮入味,出餐時再配上事先醃漬或現煎蔬菜就好。也因此,一道菜的準備時間可以控制在 3-5 分鐘內,需要加熱烹調的就再久一些些。為了提高出餐效率,他會讓每一輪客人一起點餐,再依照餐點類型依序出餐——開胃涼菜先上桌,接下來的菜色從清淡到濃厚,帶來飽足感的飯類作為壓軸。

「岩石煙燻豬心」將義大利生牛肉薄片概念,結合美式燒烤技術,並用醃漬紅心芭樂的酸甜陪襯燻香豬心。
服務點到為止,讓料理取悅客人
豬肉榮的吧台共有 12 個位子,每一輪訂位最多 6 位,一天 20 人以內,這樣的安排能避免客人久候,也是蔡文榮一個人負擔得來的極限。也因為一人作業,他簡化服務內容——口頭介紹盡量簡短直接,客人想喝飲料的話就自行到冰箱拿,正好和餐廳輕鬆隨意的風格不謀而合。
雖然服務無法像一般餐廳周到,但蔡文榮仍在意客人的感受,即使再忙再趕,他不會催促客人,或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。工作時總戴著口罩,一方面也是為了隱藏情緒的波動。「我們這種一個人做餐廳的,最大的挑戰往往是自己,比如說情緒啊,態度之類的。」
他自承無法在服務上投注太多心力,就專注於把料理做得更好、更穩定。「如果菜能夠討好你的話,那就讓菜去完成。」長期下來,豬肉榮也慢慢擁有一批忠實顧客,每天的客人裡有五分之一是重複到訪的。
「我很喜歡小吃,有時候小吃店老闆就算態度很差,只要他的菜能夠匹配他的態度,我就覺得可以;如果講話還客客氣氣的,那就是 Bonus。」自己也是廚師,他能體會在短時間裡大量出餐的壓力。「像我們這樣的店,多多少少希望客人是經過自我篩選的——他們知道這間店的狀態,也喜歡這種模式。所以很多客人沒有給我太大的壓力,他們點完以後就是耐心等我出餐。」

豬肉榮每一輪訂位最多 6 人,一天接 20 人以內,這是蔡文榮試過最理想的出餐速度,也是他一個人負擔得來的極限。
把簡單的任務外包,為自己「偷時間」
一個人經營餐廳,要花多少時間在工作上呢?蔡文榮的一天大概是這樣的:
- 09:00 起床
- 10:00 上市場拿菜商留的食材,吃早午餐
- 11:00 進餐廳,擦拭餐具和杯子(如果當天要做燉煮料理,約提早 2 小時進餐廳)
- 12:00 備料(設定每兩小時的工作進度,盡量讓所有食材在 5 點前準備好)
- 18:00 客人上門,出餐
- 23:00 打烊,恢復環境,把白天製備的食材收尾
- 00:30 離開餐廳
如果從進餐廳開始算,蔡文榮一天工作將近 14 小時。畢竟是自己的事業,比起穩定的上下班時間,他更在意料理品質——需要再煮久一點的,得再加工的,甚至必須重做的,他都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完成。「而且我已經偷到很多時間了。」
他所謂的「偷時間」,其一是使用網路訂位系統。早期豬肉榮透過 Facebook 私訊訂位,得往返訊息好幾次,才能喬到客人有空、店裡又有空位的日子。手動記錄偶爾也會忙中出錯,有次他不小心在一個時段接了兩個時段的人數,那天出餐時「心裡都在哭」,對久候的客人感到內疚。網路訂位系統除了避免出錯,也為他一天省下 1-2 小時記錄訂位、回覆訊息的時間。

蔡文榮沒有為自己設定工作時間上限,只要能維持料理品質,他願意花更多時間在烹調備料上。
他另一個「偷時間」的方法,是請一位洗碗工讀生。他的工讀生是兼職的大學生,在餐期尾聲進來,用兩個小時洗碗以及打掃客席。比起穩定又長的時數,他發現年輕人更在乎工作彈性。他常收完廚房就回家,留給工讀生關門;偶爾他離開時工讀生都還沒來,隔天早上進餐廳時碗盤已經整理好了。他認為年輕人依舊有責任感,只要找到合適的方式讓他們發揮。
為簡單的任務找個幫手,能縮短工作時間,也不會失去料理的主導性。曾經管過近 20 人的團隊,現在蔡文榮覺得一個人做事很舒服,「我只要跟自己妥協就好,而且我可以盡情地壓榨自己,但是我也會犒賞自己。」他犒賞自己的方式之一,是自由的休假。豬肉榮表定休週二,他每個月會再排一個 3 天的連假,出國旅行要玩到 9-10 天也沒問題。
要享受自由,你必須先自律
「自由」是一人餐廳的最大優勢。然而自由源於自律,少了公司規範和同儕約束,經營者要把自己逼得夠緊,才能應付每天的生意量。只要時間運用得當,還是能找到空檔休息一下。「如果隔天休假,今天工作就能排得比較少,這樣我可以買一些吃的喝的,還可以去後面跟鄰居聊天。」蔡文榮樂觀地說:「忙裡偷閒的時間都覺得是賺來的,特別愉快。」
那缺點是什麼?蔡文榮想了想:「好像所有問題都不是太困難。」他說狀況發生時,當下只會思考解決方法,沒有時間後悔或埋怨。工作上的情緒問題,睡一覺起來也就沒事了。「最大困難應該是無聊啦!」他補充。

遇到困難時沒有時間後悔或埋怨,只要當下解決,修正流程,蔡文榮不會掛念錯誤產生的成本。
「開這間店以後,很多好處都是我之前想像不到的。但是我也不會叫大家一定要都開這種型態,因為它真的是要ㄍㄧㄣ過一些東西。」想長期經營一人餐廳,蔡文榮說要先忍住請員工的念頭。
只要發現體力負荷不來,很多人的第一個想法是「再找一個員工」。但只要第二個人加入,餐廳的完整性就會變調,妥協越來越多,失去一人餐廳的彈性和自由。「到最後你的目的就只是維持餐廳的經營,維持它是有利潤、有收入的狀態。」因此,蔡文榮認為維持健康和充足體力是必要條件,也可以適時聘請洗碗工之類的幫手,分攤簡單的勞動。
豬肉榮經營 4 年了,只要每天為上門的客人好好製作料理,甚至是客人表示喜歡他的菜,他都能從中獲得成就感。偶爾去朋友餐廳探班時,他會想起以前在廚房團隊裡,大家講講幹話、開無聊的玩笑,打發漫長的工作時間。
「我現在只要把工作量排滿的話,也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。可是我還是很希望未來 AI 越來越厲害,可以跟我聊天。」蔡文榮說:「現在 Siri 講的笑話都蠻難笑的,以後 ChatGPT 應該會比較厲害一點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