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海洋主廚齊聚一堂,來去吃海洋食的未來
作者 Mokki

Chefs for the Blue 集合各種料理主廚同好,與生產者及研究者同台獻藝。

Chefs for the Blue 是一個我關注很久的日本團體,由資深美食記者佐佐木寬子(佐々木ひろこ)於 2017 年發起,關注日本海洋的永續跟美味,召集了有志一同的廚師、生產者、學者、餐飲業以及同好,成立「一般社團法人 Chefs for the Blue」,由她擔任代表理事。

佐佐木寬子在採訪時意識到海洋環境問題,像是築地市場的魚體變小、魚價上漲,這讓主廚們非常有感。於是她開始跟主廚與漁業從業人員一起學習水產資源問題,展開活動。

「四面環海的島國日本,可能會覺得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擁有豐富的水產資源吧?但事實上,2018 年的總漁獲量為 439 萬噸,只有 1984 年高峰時期 1,282 萬噸的三分之一。『不要以為魚一定有』,這才是現實。」佐佐木寬子表示。

這樣的關懷意識,放在今日顯得特別有感——今年 7 月日本北海道秋刀魚開捕首度拍賣,拍出了每公斤 888,888 日圓的天價,是 5 年前 2021 年拍賣價格 140,400 日圓 6 倍不只的價格。氣候變遷、地球暖化造成迴游路線偏移,不同國家漁船競爭海洋漁業資源,讓 20 世紀家庭飯桌價廉無比的庶民秋刀魚,成為高級料亭眼中需要天價競拍搏名聲的珍饈。

佐佐木寬子在採訪工作中意識到海洋環境問題,因此召集餐飲上下游從業者成立 Chefs for the Blue。圖片提供:宮本信義 Nobuyoshi Miyamoto

匯集 8 年醞釀,第一場聯合餐會

Chefs for the Blue 的理事陣容可說是熠熠生輝,有「日本法國料理天王」名號、本土第一位三星米其林主廚岸田周三,Sincère 主廚石井真介,曾名列亞洲 50 最佳餐廳榜單的京都 Cenci 主廚坂本健,以及倡議「爸爸做菜」、出過蔬食食譜的 No Code 主廚米澤文雄。這些日本餐飲的精銳成員,透過整合漁業、販售通路、關心漁食人士、以及資源行政管理,提高產業對於海洋永續的意識。具體的作為有舉辦海洋學堂 The Blue Community(2025 年即將招收第 3 屆成員)培育人才,開發低利用魚種的商品,和搭建飲食店家的社群。

從創立以來經過 8 年,Chef for the Blue 第一次舉辦了餐會活動,響應世界海洋日 6 月 8 日,召集約 30 位名廚,舉辦藍色饗宴(The Blue Feast)餐會。來自各料理領域的主廚以「美味又友善海洋的一道料理」為主題,使用通過國際漁業認證的大西洋黑鮪魚、致力於資源管理的漁業者所捕撈的水產、資源豐富的魚種,以及低利用魚種等,特別為本次活動設計匠心海鮮料理。

這 30 位大廚裡,有主打新派中餐的三星餐廳茶禪華主廚川田智也,有長年蟬聯 Tabelog 百大名店、號稱東京最難訂壽司的日本橋蛎殻町すぎた主廚杉田孝明,可見陣容之豪華。這些廚師專攻的料理風格涵蓋江戶前壽司、鰻魚料理、法國料理、義大利料理、日式中餐及新派料理,或許養成各異,但擁有對於海洋魚食永續的共識。

日本橋蛎殻町すぎた杉田孝明主廚現場以永續水產捏製握壽司。

在餐會活動前一週,Chefs for the Blue 代表理事以及理事成員,開始向政府相關部會進行政治拜會,甚至與農林水產省大臣小泉進次郎會面,面對面海洋永續議題,得到在地新聞廣泛的報導。

餐會吃什麼?喝地酒、品嚐各種魚料理

前面鋪陳了這麼多 Chefs for the Blue 的背景以及介紹,相信讀者最關心的是,當天餐會到底吃了什麼?在此豪華陣容下,餐費竟然只要 22,000 日幣,是怎麼吃、跟誰吃?

餐會地點很特別,選在東京大學校內的永續概念學生餐廳「Dining Lab 食堂コマニ」,這個學生餐廳平常就支持產地到餐桌的理念,把用餐當成社會教育與溝通的場所。出席的主廚把整間食堂塞滿了,從內場廚房到用餐空間,一人大概只有約莫 1.5 公尺的檯面出餐,在非常緊湊的條件下,端出自己發想的魚食好料。

現場亦有豐富的日本地酒,令人矚目的是日益優秀的地產葡萄酒。

餐會酒水選擇的是日本在地葡萄酒、日本酒、威士忌為主。與會成員坐在食堂餐桌前,用餐時間其實大概只有 2 小時,中間穿插短講,這也是關心海洋永續議題者同聚一堂交流的大好機會。以我坐的 4 人桌為例,有日本 WIRED 雜誌編輯、從事海洋生態教育的海帶博士,及食品廠商味之素(Ajinomoto)的高級主管,美食、美酒、海洋和魚食成為共同的話題。

幾道難忘的魚料理

在有限的時間內,要吃完將近 30 道菜色是不可能的,必須仔細安排胃口。

食堂的正中央是手握壽司 3 人組:惠比壽えんどう主廚遠藤記史、日本橋蛎殻町すぎた主廚杉田孝明,與鮨やすみつ主廚綿貫安秀以「大西洋黑鮪魚」限量捏製壽司,馬上就大排長龍。

茶禪華主廚川田智也做了一道非常貴氣的「白蝦與伊勢龍蝦填餡手羽先」,展現高超的烹調功力,在尋常的校園食堂,做出外表撒上青苔粉、皮繃脆、雞肉與內餡多汁彈牙的脆皮雞翅,符合自身餐廳中餐專長。

中華料理慈華主廚田村亮介曾經在台灣修煉廚藝,重視海洋永續的他以鯊魚肉做成麻婆豆腐,非常美味。圖片提供:宮本信義 Nobuyoshi Miyamoto

印象最深的料理,來自中華料理慈華主廚田村亮介以「大青鯊」這種低利用魚種,製作的麻婆魚肉豆腐,軟綿雪白的鯊魚肉,放在麻婆醬汁中口感非常好,花椒麻香與醬香也可以降低鯊魚肉的氣味,非常聰明的組合。Sincère 石井真介主廚的大型法式鱸魚派,現場出爐烤得外酥內軟嫩,著實非常誘人。 

茶禪華主廚川田智也(左)準備的是填入蝦肉的手羽先,Sincère 主廚石井真介(右)做了法式鱸魚派。

京都新派法餐 MOTOÏ 用下雜魚做燒賣,取了很酷的名字「Indie Fish 燒賣」,有種非主流、地下音樂或電影的搖滾俏皮感。同一排攤位的廚師,有人出了魚肉腸熱狗堡,有人出了可麗餅,有人出了鯛魚排漢堡,都是很適合交流時享用的快樂餐點。

除了魚食,海藻、海帶料理運用也受到很多注目。

廚師們除了魚肉,亦探索「海帶」的不同可能,そ/ s / KAWAHIGASHI 的主廚中東篤志,就用臭肚魚跟福井縣的海帶出菜,有的主廚端出不同品種海藻烘烤成乾的成果。低利用魚種以魟魚為例,Cenci 主廚坂本健把魟魚用米麴醃漬熟成後搭配嫩薑與小黃瓜醋飯。Bistrot 64 Japan 主廚能田耕太郎則使用了義大利料理的手法來詮釋,把魟魚跟花椰菜做成羅馬風格的湯品。

不只吃海裡,內陸淡水魚產同樣得到重視——Don Bravo 主廚平雅一用北海道天然鱒魚做成義大利冷麵。御料理ほりうち主廚堀内さやか用淡水河蜆與野菜,做了樸素溫潤的日式湯麵。

Cenci 主廚坂本健把米麴醃漬的魟魚搭配嫩薑與小黃瓜醋飯(左),Bistrot 64 Japan 主廚能田耕太郎則將魟魚跟花椰菜做成羅馬風格的湯品(右)。圖片提供:宮本信義 Nobuyoshi Miyamoto

參加這場餐會,一方面要盡可能品嚐廚師們的創作,還要與同桌聊天交流,聆聽短講,是非常充實的餐會聚會。在場無論主廚、侍酒師、漁業從業人員、通路商、餐廳經營者、餐飲業相關人員、媒體與美食愛好者,在美食與話語中,對齊了對於海洋魚食永續的價值觀。

出席餐廳主廚名單:【シンシア】石井真介、【八雲茶寮】梅原 陣之輔、【恵比寿 えんどう】遠藤記史、【ラ・カーサ・ディ・テツオ・オオタ】太田哲雄、【クラフタル】大土橋真也(參加活動、沒有提供料理)、【茶禅華】川田智也、【メログラーノ】後藤祐司、【アムール】後藤祐輔、【チェンチ】坂本健(僅提供料理)、【日本橋蛎殻町すぎた】杉田孝明、【ドンブラボー 】平雅一、【慈華】田村亮介、【コンヴィヴィオ】辻大輔、【レーヌ デ プレ】中原文隆、【そ/s/KAWAHIGASHI】中東篤志、【ラ・ボンヌ・ターブル】中村和成、【中村食堂】中村拓登、【コケ 】中村有作、【ビーニ】中本敬介、【リストランテ ナカモト】仲本章宏、【Bistrot 64 Japan】能田耕太郎、【鰻 はし本】橋本正平、【てのしま】林亮平、【パーラー江古田】原田浩次、【チェネッタ・バルバ】 藤田紘一、【御料理ほりうち】堀内さやか、【レストラン モトイ 】前田元、【ラ ペ】松本一平、【ラチュレ】室田拓人、【チョンプー】森枝幹、【ドロワ】森永宣行、【ノー・コード】米澤文雄、【鮨 やすみつ】綿貫安秀。

文章段落

撰稿 Mokki
責任編輯 Atomy
攝影 Mokki
首圖 Mokki
圖片提供 宮本信義 Nobuyoshi Miyamoto
推薦文章
SEE ALSO
EXPLORE ALLarrow-right-whi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