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ANG MINCHUL 餐廳在韓國餐飲圈急速竄紅,主廚姜旻徹仍然保持低調作風。我們爭取到專訪,與姜旻徹談 KANG MINCHUL 和 GiwaKang。
「創作新菜的時候,我從不去想它是法餐還是韓國料理,而是專注於創作屬於自己的風格──只有我才做的菜,跟其他廚師不同的菜,其他餐廳吃不到的菜。新的菜。」韓國主廚姜旻徹(Kang Min-chul)說。
難怪──姜旻徹的現代法國餐廳取名 KANG MINCHUL。
KANG MINCHUL 餐廳位於首爾的清潭區,2021 年 10 月開業,一年內即獲頒法國米其林一星,此後每年保持一星水準。姜旻徹曾師從法國國寶級大廚 Joël Robuchon、Alain Ducasse 和 Pierre Gagnaire,深得法餐精髓,今年 8 月,他到新加坡與鴻桃軒行政總廚鐘腱騰辦四手宴。席間見識到他對法餐靈魂──醬汁的演練。出自他手的醬汁,一方面承襲法國傳統技藝的精髓,又融匯韓國底蘊與精神,細膩高雅不失張力,巧妙延展菜品的層次,同時令風味更深入和諧,展現跨越文化的美味對話與可能性。
《米其林指南》評審員也注意到他對醬汁的拿捏,讚他「對經典法國風味的精緻詮釋,以出色的醬汁和非凡的口味平衡為特色」。
姜旻徹有一道「魚子醬拌飯」,採集 108 種米拌醃菜,綴以韓國醬油醃製的生蛋黃以及魚子醬。
真有去細數 108 種米嗎?
「有段時間在尋找素質最好的白米,偶然間接觸到全羅道一戶農家,用 108 種米調配而成的白米!我認為,用昂貴的稀有食材製作出美味的東西很容易,但廚師的真正能力在於,從平凡的食材中找到美和意義。我認為永遠要在這方面繼續努力,投入創造力。」經他這一說,更想聽他對烹飪的其他想法。
「鴨胸肉與鰻魚」:鴨胸肉塗上棗辣椒醬,用木炭烤製後在烤箱中烤,最後用乾草輕輕燻製。配上由 108 種韓國大米品種混合而成,用鴨肉湯烹製的米飯以及烤鰻魚上桌。
我故意挑剔,這話說起來容易,但現代廚師面對諸多挑戰,掌握得不好,都變成了限制──有時是成本、有時是食材,有時是獎項,問姜旻徹,如何在所有界限之內讓工作、讓料理繼續有生命力?
他笑了:「這真是太難了!我都不曉得應該怎麼回答!說實在,我只想待在廚房裡工作。如果有東西需要釐清,我喜歡獨自一人在深夜散步,把時間騰出來給自己,專心對待腦海中的想法。我想,唯有讓自己保持清楚、清醒,才能有創作的自由。」
餐廳 KANG MINCHUL 就是這樣來的。從他自由、奔放的思路中迸出來。
「我的烹飪哲學和我對什麼是美食的想法,本質上是同樣的事。 作為一名廚師,我為創造美食所做的努力,都只是為實現以上這件事,都是過程。美食,總是從好的食材開始。第二是技術,第三是團隊和團隊合作。廚師對採購和選擇食材的奉獻精神至關重要,但將食材轉化為碟子上菜品所需的技能也至關重要。為了使這一切成為可能,一個合作和敬業的團隊是必不可少的。當這三個元素和諧運行的時候,美食就會誕生。」
姜旻徹善於把思緒由點連成線,然後讓人看到一個面。
藝術的薰陶
他當初之所以入廚,完全是因為藝術家母親的提點。
「母親觀察到我喜歡烹飪,建議我往這方面發展。」出自藝術家庭的這位主廚說。
姜旻徹的母親和姐姐都是畫家,叔伯也是藝術家,他自小耳濡目染,一有時間就往藝術館跑,看藝術作品,養成他自己也熱愛創作。創作的契機也愛找上他,缺乏靈感這件事更從未困擾過他。
「靈感和想法總是自然而然地出現,並沒有經歷靈感枯竭的窘境。更何況,食材、飲食文化和烹飪方法充滿無限可能性。這一路上我一直都在學習,推動我去創造的,是這個總是追求新鮮事物的態度。」他說。
每次遇到不熟悉的食材,或是重溫熟悉的食材並發現新技術或應用方法時,姜旻徹都會有飛上天的快樂。
「比如在旅遊中的一切發現,或在國外發掘新食材,對廚房的工作太重要了。前不久我在上海品嚐到新鮮的蓮子。讓我想到,在韓國我們也吃蓮藕,但不常使用新鮮的蓮子。發現它的剎那,太開心了。蓮花的每個部分都可以食用──花、根、葉子,甚至種子。這次的發現讓我不斷在思考,如何將蓮花融入自己的料理中。」
他扣回之前的思路,說:「這就是為什麼即使碰到類似情況,每次都還是會感到新鮮,還是會令人興奮。新的視角,新的發現──夠新奇,就能讓我整個人醒過來。發現,有助於提高我的專注力,激勵我持續創作。」
靈感和想法總是自然而然地在姜旻徹腦海中出現,從未有過靈感枯竭的窘境,總是不斷發現新的食材與視角,夠新奇就能讓他整個人醒過來,提高專注力,激勵他持續創作。
姜旻徹當初因為對法餐感興趣,想「看看法餐在自己的生命中會展現出什麼樣子」,進而走入法國餐廳學習。
「和其他人一樣,我剛開始職業生涯時,很專注於掌握技術。但慢慢的有了成長之後,我的注意力轉移了。我開始思考怎樣運用這些技巧來表達自己,與他人分享我發現的故事和美?這種透過食物交流的願望,逐漸成為我工作中更強烈的索求。」他說得頭頭是道。
創作的時候,是嚴格遵循技術的要求重要,還是創造性的反叛更重要?
「兩者都很重要,但對廚師來說,我覺得技術永遠是第一位的。僅僅以文字或想法的形式存在的烹飪是不真實的。創造力只有透過嚴格的訓練、不斷重複演練才能形成。真正養成創造力的,是不斷地磨練,不斷去精進技術,過程中還要以謙遜為基礎。」
姜旻徹就是這樣回答問題的人,他讓你感受到他是個不折不扣的 Thinker,讓你感覺到他經過深思熟慮。
他指出,生活中改變是必然的,然而他總是會問自己一個問題,那就是自己應該朝哪個方向改變?什麼才是「正確」的道路,怎麼走才能走出更好的路?而這些反思,也恰恰出現在他的美食創作中。
關鍵詞料理
姜旻徹的目標是,在提供精緻的用餐體驗之上,給客人留下強烈、有影響力的情感(衝擊)。
這樣的話,很多大廚也說過,但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。
姜旻徹對此回應:「KANG MINCHUL 餐廳開業快 4 年,我們這家餐廳有一個關鍵詞,那就是激情。作為我在韓國的第一家餐廳,KANG MINCHUL 一直是我表達我對烹飪熱情的遊樂場。我仍然根據我每天早上在市場上發現的食材來設計菜品──這個空間就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實驗空間。」
他透露,每次走入廚房烹飪的時候,他腦海裡面想的,是一個大局。這個大局,又是各種微小的細節拼湊而成。作為廚師同時也是餐廳的創辦人,姜旻徹處理餐廳一切大小事,從燈光、室溫到桌布,甚至是休息室怎麼維護這件事。
「比如餐廳的每一件藝術品──無論是來自利川(Icheon)的陶器,或是首爾這邊藝術家的作品,都是我精心挑選的。我的一系列選擇為餐廳營造了獨特的氛圍。在這個空間裡,人們自由地感受自己的情緒。我的任務和角色是用心對待每一個細節,而過程中客人自由體驗到的情緒都是他們的,因人而異。」他說。
作為廚師同時也是餐廳的創辦人,姜旻徹處理餐廳一切大小事,從燈光、室溫到桌布,以及每一件藝術品,都由他精心挑選,他用心對待每一個細節,讓客人在整個用餐過程中自由體驗到每個人獨有的情緒。
GiwaKang 是姜旻徹探索自身根源──韓國飲食傳統──的地方,久居海外,回國開了一家法國餐廳,日漸讓他意識到深入了解自己來自哪裡很重要。
2024 年 12 月,姜旻徹繼 KANG MINCHUL 餐廳之後,創辦另一家餐廳 GiwaKang,餐廳今年首度列入《米其林指南》。而在餐廳 GiwaKang 之後,他今年 3 月,也開設酒吧 GiwaBar。
「GiwaKang 是我重新發現自己的根而來的。這家餐廳也有一個關鍵詞,那就是探索。在國外住了幾年,我回到韓國開了一家法國餐廳,但是幾年之後,我開始意識到深入瞭解自己來自哪裡有多重要。」他說。
循著那脈絡,姜旻徹開始研究和探索韓國飲食文化──特別是韓國飲食的傳統──進而發掘許多新的視角。
「GiwaKang 就是我提出疑問,進一步探索的地方。GiwaKang 的誕生,就是為了傳達這些新發現。Gi 就是氣或能量,Wa 就是和,Kang 就是江。我們看不到氣,但廚師凝聚食材,食材聚的氣或能量,像是江水一樣流向我們的賓客,讓大家都感到快樂。這也是我們對於客人的心意。」他說。
這幾年,姜旻徹深入研究韓式基礎醬(Jang)──紅辣椒醬(Gochujang)、發酵豆醬(Doenjang)和醬油(간장,Ganjang),希望透過自家製作的各種醬料,給料理注入自己的風格,步步接近「只能在姜旻徹餐廳吃到的料理」的目標。
他認為,廚師創造任何新菜之前,必須瞭解一道菜的歷史、所需技藝和文化。
「這都是基本,都是不可妥協的。在 KANG MINCHUL 餐廳,我強調經典的法國技術。在 GiwaKang,韓國發酵文化和久負盛名的食譜是餐廳的核心。在這些基礎之上,我再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觀點,成就姜旻徹料理。」他說。
至於此起彼落的各種潮流和趨勢,這些對姜旻徹來說,絲毫起不了作用。
他堅定表示:「我們做料理,不是為了符合潮流。從一開始,我們的理念就是以至誠的態度,用好的食材做菜。 這個原則永恆不變,我的想法是,遵循這個原則做菜,它自然會與不斷變化的飲食需求或趨勢產生共鳴。」這回答也太妙了。
「生蟹與黑松露(Gejang)」:醬油醃製生蟹很經典,姜旻徹再以梨、檸檬、辣椒、甘草和生薑提味。配上用檸檬皮和陳年醬油調味、綴以夏天黑松露的越光米飯上桌。
愛和誠意才是最重要食材
以中立、真誠和最高標準主管兩家餐廳,這是姜旻徹給自己訂下的目標。為此,姜旻徹說他必須先做好自己,才能為兩家餐廳的團隊提供強而有力的後盾。
「這件事也是我的下一個、最讓人興奮的專業項目!引導兩家餐廳,讓每家餐廳向客人充分表達其獨特的特色。這項持續的挑戰讓我保持活力保持高度警覺性。因為每天看到客人帶著開心的笑容離開餐廳,這樣的時刻──那是我最大的成就。」他說。
日復一日,引導姜旻徹的是兩個字:愛和誠意──都被他張掛在廚房的牆上。
「每次做菜的時候,我想著的是為家人下廚的心情。我希望大家因為吃好吃的而開心起來。說實在,我認為重點不是食譜。重要的是把愛放進一道菜品當中,這是法國廚師 Éric Trochon 帶給我的啟發。」他說。
回頭看,姜旻徹說,去法國學廚,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轉捩點。
「起初,我也只是去學習烹飪。但現在我發現,在法國的期間,不僅僅是學習技藝,或在著名的餐廳工作。法國人崇尚自由,那段在法國的日子,大大改變了我,也改變了我許多的看法。」
「在此之前,我曾在美國一家米其林一星餐廳工作,那裡的一切是系統化的──流程、手冊、清單等等。精準度和完美,這兩者是那裡最重要的追求和價值。但在法國,即使在三星級餐廳,我們每天都看著面前的食材,跟著做出判斷和大大小小的決定──或許今天得多加點牛油,也許我們得把醬汁燉得久一點⋯⋯諸如此類。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樣沒有程序,雜亂無章,但對我來說,這是解放!」
「這樣做不會降低品質──事實上,每天這樣子根據食材和環境重新定義烹飪和料理,這種訓練不僅改變了我做菜的方式,也改變了我對生活的看法!」
「魚子醬與韓國發酵蘿蔔泡菜(Dongchimi)」:奢華的奧塞特拉魚子醬和傳統韓國風味能否產生共鳴?姜旻徹用生菜搭蘿蔔、甜梨和奧塞特拉魚子醬,酸橙皮畫龍點睛,搭配精緻的白泡菜湯上桌。
味蕾的記憶
對生命、生活的看法或許會改變,但烙在姜旻徹味蕾上的滋味,久久不變。
是母親的拿手菜,啟迪味蕾:「一直以來,家裡吃的構成味蕾最深刻的記憶。母親的菜讓我學會尊重經典。不論是電影、音樂或是藝術,這些禁得起時間考驗的東西、這些經典款總是深深吸引我。」
他又說了一個故事。
「8 歲左右的時候,我記得去探望祖父,他有時會吃米飯加熱牛奶和乳酪。我看他這麼吃都嚇呆了!這好奇怪好噁心。祖父總會給我這樣的一勺,但我總是拒絕。多年後我終於嘗試祖父的吃法,令我震驚的是,這居然好吃!這件事和那個記憶讓我意識到:如果某樣東西對你來說味道不錯,那就是美食了。」
「以此類推,魚子醬和松露並不會自動讓一道菜晉級變得好吃,每個人的味覺不一樣。這就是為什麼在我的餐廳裡,我們總是在調整菜品,不僅針對過敏作出調整,還針對個人喜好或最後一分鐘的偏好調整菜單。對我來說,這樣做是自然不過的事。」
米其林評審員評價 KANG MINCHUL 餐廳時說:「廚師姜旻徹深受與他共事的主廚所啟發,給他灌輸了對美食和烹飪哲學的自豪感和熱情,同時幫助他找到自己的方向。這家同名餐廳反映的就是他對美食的態度。菜單提供的菜品讓人品嚐各種風味,同時突出了精緻的法國料理的多樣性。餐廳的空間小,讓預訂成為一項挑戰,但訂到位就要準備好,即將獲得難忘的用餐體驗。」
聽姜旻徹說,KANG MINCHUL 餐廳只能容納 18 人──最多 20 人,想知道姜旻徹會如何根據你的喜好客製化菜單,真的必須儘早訂位。